2009年1月31日

Fitzgerald, Jazz



我喜歡Revolutionary Road一書的美國版封面...原書原版封面當然最具精髓,套上電影劇照增添星味,又是不同感覺.



作家Richard Yates於1991年所攝.

另一知名作家Kurt Vonnegut(馮內果),比喻這本書為當代的The Great Gatsby(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of my time.)關於F. Scott Fitzgerald(費滋傑羅)其人其作,傅月庵有一篇精彩入門指引.



作家F. Scott Fitzgerald於1973年所攝.

他患有周期性的失眠,曾寫過:"When the soul endless dark night, every one day all is before dawn three."(在靈魂的漫漫黑夜中,每一天都是凌晨三時)這樣的句子.曾有一篇短篇小說"出國一次",描述的也是兩對美國夫婦想去歐洲追尋美好生活的故事.

*本文參考資料:費滋傑羅時代 [link]

Mick Jagger, Leonardo DiCaprio



The Rolling Stones' Mick Jagger and Ron Wood get Leonardo DiCaprio all fired up at the Departed afterparty Tuesday night at Guastavino's in New York City. The veteran rockers contributed their classic "Gimme Shelter" to the soundtrack.(2006/9/27 People.com).[link]

2009年1月30日

他改變了世界 :: andy warhol

L從上海回台灣過年,昨天線上敲我出去看andy warhol.我一口就答應了.哈哈.因為前些天在線上問她有沒有空陪我去紐約玩...(我承認我是懶人懶得做功課,有朋友出去玩我就可以偷懶不排行程~~)而且一直想看都還沒去,所以約了今天一起去看.

還好民眾並沒有很多.但L並沒有很感興趣的樣子...大家走馬看花就看完了.因為現場群眾自動自發排成一條線,我不想卡在某張作品前,好像會變成擔誤動線的罪人.我實在不太喜歡這種需要安靜的展覽空間擠滿一大堆大拜拜似的人潮.我覺得這種藝術空間應該就是可以任人在適度的空間及時間裡,才能慢慢地去品味或去感受...後來發現放映室有放紀錄片,拉著L進去看片子.後來我才發現原來L沒有很想看,也沒有很想逛,所以我想我再找時間自己去逛一次好了.而且就如phyllis所說,週邊商品足以讓人殺紅了眼!!我看賣這些週邊的利潤也非常可觀,一天的收入不知是門票的多少倍~~!當然L也沒興趣逛這些,我們就離開了會場.

紀錄片只有短短15分鐘,但我看得非常入神.片子找了幾個文化評論者,作家等人一起分析討論andy warhol及其對美國文化,藝術界帶來的影響.有些分析說得實在太好了,我簡直想做筆記,但放映室裡黑鴉鴉一片也做不成筆記.像dave hickey(我竟然記對了他的名字)就說:"大概只有比我年輕的人,才能體會這個世界在andy warhol出現之後與出現之前的差別.就像超級市場,在andy warhol出現之前是一種樣子,在他出現之後是另一種樣子,他確實改變了世界."

離開會場後對週邊美食景點不熟,所以我和L乾脆慢慢走回師大,跑去中西美食吃東西.閑聊時和L聊起revolutionary road這部片,我興奮地和她推荐這部電影.她問我在演什麼,是不是一對夫妻想去巴黎尋夢什麼的,我就大概解釋了一下...但在解釋的過程裡,從L的神情我可以理解她對這類片子不太感興趣,於是後來的劇情概述變成像在描述一個很無聊的故事...我理解,我真的可以理解.這部電影不難懂,也不悶,但是它探討的問題對於某些人而言確實無關緊要,甚至味同嚼蠟,嚴重點可以再抨擊成"文青病"...我老妹就說她不喜歡看這類電影,因為看完只覺得很空虛.哈哈.

然後又想起一件事,這件事我時常想起.先前在經紀公司的時候,帥哥同事A在辦公室裡忽然問我:"妳記不記得哈利波特裡有一個幾分之幾月台啊?"那時辦公室裡有好幾名同事,A是和另一名(超愛放電的)帥哥同事提到這個名詞.我想了一下立刻說:"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因為A問我的感覺好像"我應該會知道",還好我剛好看到那段= =+)A很滿意的說對對對,然後他們又繼續他們的話題.

其實我沒看過哈利波特.但對於所有能獲得商業成功的作品(不管是書或唱片或電影或其他各種類型作品)我都有一定的好奇,因為我想知道他們成功的原因.哈利波特我在第四台轉了好幾次都無法進入狀況,我想我某方面真的毫無赤子之心吧= =+.但是某一回剛好轉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那段,看了那段覺得哇,好神奇,好有想像力.(眾所皆知奇幻小說必定要有"想像力")倒沒想到後來"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原來也能成為一種通關祕語.

什麼是"通關祕語"呢?簡而言之就是一種默契,或是tone的問題.其實我很喜歡和不同tone的人交朋友,因為有一種新鮮感.他們不懂我的世界,想必他們的世界也充滿很多我不懂的事情.我有我的專業,他們必定也有他們的強項.但是遇到能交流的朋友也想必是美事一樁.就像是once最後男主角送女主角一台鋼琴那樣...(大地雷文!!)真的很想好好寫一寫once...但其實once的故事是那麼簡單...

言歸正傳,andy warhol的一生很精彩,紀錄片裡有一些他生前接受訪問的畫面,他接受訪問的態度實在是酷斃了!!!例如有一個記者問他說:"你的東西似乎都是在X@%AD?"(我忘記是怎麼說的,就是會令受訪者不爽的那種)然後andy warhol很自然舒服地回答:"我是啊."記者也被他的自然舒服嚇到又問:"但是你@%2@%@不是嗎?"然後andy warhol又很自然舒服地說:"9@%%@%."

內容忘光光,就說來不及做筆記= =+.

然後andy warhol的mick jagger實在是帥呆了:)可能是因為我認識mick jagger時他已經老了吧.





2009年1月29日

令人心悸的電影

"once"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前,我就在很多音樂人/或音樂產業工作者等相關部落格裡,見到很多人討論這部電影,也就跟著萬分期待.當然這些人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對於題材部份能引起共鳴.後來台灣也上映了.看見有國外的網友說這部片子在美國是在獨立戲院"悄悄地"上映,慢慢更能理解以前iron提及台灣電影戲院文化的特殊及珍貴之處.

最近看了revolutionary road,心裡有不少感觸...雖然作品談的仍是老生長談的老問題,但就是那些永遠談不完的老問題才會讓人一再掛心,一再產生撞擊.電影的背景是50年代,所以包括演員的裝扮,電影取景,藝術指導美術指導等,都很有50年代的氛圍.當我看見leonardo每天早上穿著西裝,戴著帽子,打著領帶,隨著一大群和他同樣裝扮的人一起擠著火車去上班,忍不住一陣心悸...是一部很貼近生活的電影,貼近生活的故事,貼近生活的導演.

once是低成本的獨立電影,revolutionary road是大成本的製作,但是兩部電影的內在都很厚實,我都很喜歡,都是那種夜裡一旦想起就無法入睡的電影.尤其後者男女主角在十多年前是titanic的經典票房搭檔,如今一起攜手演出這部改編自richard yates小說的電影,格外具有意義.這部戲的拍攝起因是由於kate本身是書迷,她推荐導演老公執導演筒來拍,老公要她自己披掛上陣,而兩人一起想到的最佳男主角就是leonardo.十多年過去,兩人都還是票房明星,但這部電影卻證明他們不是只能演演titanic那種票房電影而已.十多年的時光讓他們都更成熟,更沈穩了.這種成熟及沈穩當然不僅僅反應在演技上,也反應在兩人的外在...CCC更帥更美囉:)

once (1) Say It To Me Now

Say It To Me Now

I'm scratching at the surface now
And I'm trying hard to work it out
So much has gone misunderstood
This mystery only leads to doubt
And I didn't understand
When you reached out to take my hand
And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You'd better say it now

Cause this is what you've waited for
Your chance to even up the score
And as these shadows fall on me now
I will somehow

Cause this is what you've waited for
A chance to even up the score
And as these shadows fall on me now
I will somehow

Cause I'm picking up a message Lord
And I'm closer than I've ever been before

So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Say it to me now
Say it to me now
Say it to me now

電影初始,男主角在黑夜的街頭,抱著吉他,一人孤獨的大聲嘶吼歌唱,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足以讓他好好唱完一首歌,足以讓觀者如我,在短短幾分鐘內立刻被深深撼動.

或許是因為晚了,行人們都回家了.男主角在夜裡無人的街道上,用力彈著吉他,賣力唱著他自己的心聲,震撼力十足.我想是因為他歌聲裡的那股憤怒,那股無奈...黑夜裡的街道空無一人,彷彿暗示著某些創作者永遠孤獨的一種處境...正因為夜裡無人,男主角才會在此時放聲恣意地歌唱.而接下來女主角的問話卻很快地直指核心...

歌聲結束的時候,黑暗裡響起微弱的掌聲.就在這時候,一個女孩從黑暗裡走了出來...

她在他的面前投了10 cent.

女孩問:"這首歌曲很好聽,你自己寫的嗎?"

男主角:"是.但是也只值10 cent..."

女孩:"你為什麼白天不唱呢?我白天就常看到你在這裡唱歌."

男主角說:"我白天都唱別人的歌曲,大家只喜歡聽他們聽過的歌曲.我也要賺錢啊.只有晚上沒有人的時候,我才會唱自己的作品,他們不會聽我的歌."

女:"我聽啊."

男:"妳聽...但妳也只給我10 cent."

女:"你是為了賺錢唱歌嗎?"

*這也是大哉問,但並非本片重點...電影拍的是每個玩團的人,做音樂的人,有夢想的人...都有過的經歷.

**下面就是我前文提及的該段開場.電影開場前其實還有一小段過場...這段開場我又看了一次,發現導演真的很用心.眾所皆知這部電影是僅花20萬美元完成的小成本製作獨立電影.這段畫面就是直接手持機器拍攝,從遠處靜靜凝聽,自然地晃動,到切入副歌,男主角/歌手情緒陷入激昂處時推移到近距離拍攝.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推近,也彷彿是暗示一旁聽者受到吸引的心理狀態.

2009年1月27日

Richard Yates :: Revolutionary Road

最近又到了好片盡出的時刻...在電視上看到片商包了一個時段做電視特輯,Richard Yates的"Revolutionary Road".原本不會特別感興趣,但看見導演(Kate Winslet的老公)提及本片原著小說是非主流(?)的作品,就引起我的興趣.但查找了一下都沒有中文相關資料,看來原著作家的份量尚不足以列入美國文學殿堂...暫時還不想花力氣去閱讀英文資料= =+.不過看劇情內容介紹,討論的又是典型憤青的那種大哉問的問題.

1/29update:剛剛孤狗一下發現很多資料出來了--又或者是我先前沒點到?台灣出版商開始在網路書店放出預購訊息,但我只看了一下書店編輯引述的內容就@#$%@^...我不太敢相信是原著的文筆就是如此,或是譯者的問題?又或者是因為我只是看了"引述"而不是看完全篇著作而影響到我的個人觀感...

新年期間窩在家裡看片子."畫皮"因為先看了李幼新很"精彩"的介紹所以整個被他的"雷文"給"雷"到!!然後是once...原來爆點在ending...然後就是這部2月6日台灣要上映的片子"revolutionary road".導演的風格冷靜,畫面也冷靜,就如同之前看他的"american beauty(美國心玫瑰情)"一樣...一整個冷靜...但愈靜的同時愈覺得有大爆點!!!然後就是整個在心裡大爆炸的大爆點!!但只看到kate winslet和leonado dicaprio那張金童玉女的海報,再加上"真愛旅程"這個片名,如果沒有了解改編自作家名作及導演等其他背景資料...真的會以為是另一部titanic~.

*這裡有人已經整理出一些電影相關對白,並附劇本網址.


Kate Winslet and Leonardo DiCaprio at the Los Angeles premiere of Revolutionary Road - 12/15/2008 (Kate已經憑本片獲本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並以另一部the reader獲最佳女配角獎)


站在kate身旁的就是她老公,本片導演Sam Mendes.

2009年1月20日

北京鐘鼓樓

鐘鼓樓
作詞:何勇 / 作曲:何勇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裡邊

這裡的人們有著那麼多的時間
他們正在說著誰家的三長兩短
他們正在看著你掏出什麼牌的煙
小飯館裡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鄉們
他們的臉色也象我一樣

單車踏著落葉看著夕陽不見
銀定橋再也望不清 望不清那西山
水中的荷花 它的葉子已殘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燈談判
說著明兒早晨是誰生火做飯
說著明兒早晨是吃油條餅幹

鐘鼓樓吸著那塵煙 任你們畫著他的臉
你的聲音我聽不見 現在是太吵太鬧
你已經看了這麼長的時間你怎麼還不發言
是誰出的題這麼的難 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是誰出的題這麼的難 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裡面
我的家就在鐘鼓樓的這邊
我的家就在這個大院的裡邊
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家就在這個地球的上邊

(文字圖片待補)

北京版背包客棧

北京自助旅遊的背包客棧.

團圓四合院



2009年1月19日

百花深處

[從地安門外大街拍攝鼓樓*]

One Night In 北京
詞:陳昇,劉佳慧 曲:陳昇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管你愛與不愛 都是歷史的塵埃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 怕走到了百花深處

人說百花地深處 住著老情人 縫著繡花鞋
面容安詳的老人 依舊等待著那出征的歸人

One Night In 北京 你可別喝太多酒
走在地安門外 沒有人不動真情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把酒高歌的男兒 是北方的狼族

人說北方的狼族 會在寒方起 站在城門外
穿著腐蝕的鐵衣 呼喚城門外 眼中含著淚 

我已等待了千年 為何城門還不開
我已等待了千年 為何良人不回來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 怕觸動了傷心的魂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 怕走到了地安門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 怕觸動了傷心的魂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許多情
不敢在午夜問路 怕走到了地安門

不想再問你 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 你能否歸來嘛
想著你的心 想著你的臉
想捧在胸口 能不放就不放


這世界如此精彩,是因為有許多精彩人物.不管是多麼偉大的歷史事件,多麼轟轟烈烈的革命理想或風花雪月,都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充滿魅力,吸引力的男人與女人,才能寫下這麼多的傳奇.

去年十月造訪北京,其實是一趟意外的旅行.北京對於我沒有太大吸引力,但父親想去,所以陪父親走一趟.父親去北京也是純粹愛玩,所以這趟北京旅行就變成了一趟漫無目的的樂活小旅行.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非去不可的景點,就是一天到晚在北京的街道上,胡同裡,晃晃悠悠,蹓躂蹓躂.

也就因為漫無目的,所以一點點小發現倒顯得十分驚喜.例如國子監上的幽靜槐樹,什剎後海的餐廳與酒吧,南鑼鼓巷的咖啡館...最讓我驚喜的,是我走到了陳昇歌裡寫過的"地安門".

陳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風流人物.他的作品都很瀟灑,隨著年歲增長,作品也愈來愈帶著一種興之所至的寫意.

那時候在北京問路,想走去南鑼鼓巷.沿著路人指的方向,走在鼓樓的紅磚牆邊,赫然發現原來我正走在地安門外大街上.心裡想著,陳昇那首歌寫的就是這裡吧?北京的一夜情,以什剎後海做為背景舞台似乎也很合宜,毫無意外.

上網搜尋歌詞,才發現這首歌裡竟然引用了一個胡同的典故.歌詞裡寫到"百花深處",那時聽歌也沒有太過留意,只覺得是一首古今相融的歌曲.沒想到"百花深處"是北京一處胡同的名字.這首歌曲在北京人的耳裡聽起來,想必別有意義.而"百花深處"這個意象絕美的名字由來,也直接被陳昇寫進歌裡.這首歌傳唱了十七年(沒錯,這首歌是收錄在陳昇1992年11月發行的第五張個人專輯"別讓我哭")我竟然到現在才曉得這背後的故事.

最後補兩張美食照片.

走在北京街上,時常看見"爆肚",心裡好奇究竟是什麼東西.那天在國子監逛完,沿著街走到安定門東大街,意外又走進一個熱鬧的區塊.時值中午,便鑽進路邊一間菜單上寫著"爆肚"的餐館...

照片裡是牛百葉.醬料一碗還要另外計費,三塊人民幣.想知道"爆肚"是什麼意思,可參考這篇文章.





*古語有云:暮鼓晨鐘,北京真的就有鼓樓與鐘樓,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報時中心.鼓樓以擊鼓定更,鐘樓以撞鐘報時.

2009年1月18日

北京掠影

在南鑼鼓巷拍了很多照片.後來整理發現有很多小題目,例如"窗"系列(很多漂亮的窗),"人"系列(很多型男型女)...其實都是要拍風景,回來整理照片才發現原來照片裡還隱藏了很多其他的線索...

古意.

只是想拍垂吊的燈和牆上的壁畫.

窗景.


純粹想拍窗景.

獨行.


遲來的約會.


這張是要拍店面,結果拍到一個很rock的正妹:)
(問:哪裡rock阿?答:靴子rock)(噗)
(題目是因為她的臉很不爽,應該是對方遲到了吧)

小胖買東西.

仔細看店家還掛了一個小黑板,上面寫著:這就是傳說中的...
(傳說中的什麼??沒拍到,因為也不是想拍那塊黑板)

中國中國.

這張最經典.南鑼鼓巷一間普通背包客的民宿.隨意卻拍到這樣一幅對照組.一名金髮外國人推開門正要外出,外頭擺著的長椅上卻坐著一臉茫然的中國民婦,孩子已經睡倒在她身旁.

2009年1月17日

十月北京

水立方

日前收到朋友一封轉寄信件,海外中國人看台灣...之類的.其中一部份提及台灣人有文化,到哪裡都會自動自發的排隊.

別的國家我是不清楚,但是中國大陸的排隊水準非常嚇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好像還沒有"排隊"這樣的觀念.去年十月造訪北京的時候,我湊熱鬧地也去參觀了鳥巢和水立方,還當場見到因為等公車而引起的一場流血衝突事件.從事前的導火線到衝突擴大整個經過一秒都沒漏掉,活生生在我眼前上演.真可怕.只是因為爭先恐後地搶奪上車順序,兩個大男人你一句我一句,一言不合就動起手來.先是你推我我推你,接著其中一個硬是往對方頸子上招呼了一拐子,然後就你一拳我一拳地打起來.簡直像探索頻道那種野獸般的打架,其中一人臉上甚至都是血.

由於兩人距我僅寸步之遙,為了避免波及,我本能的立刻往後退.現場原本搶著上車的人也瞬間自動如殞石墬落般往後退去,然後就眼見著這場流血衝突一發不可收拾....

太可怕了...文明很重要.文化也很重要.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有文化,有文明的國家.雖然身旁有時候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傲慢的野蠻人--畢竟文明和文化不是單憑"排隊"這件事就能累積出來.

結果鳥巢和水立方...也不怎麼樣...大概是我的審美標準有問題?或是我無法從建築的藝術去欣賞?不過鳥巢到傍晚打燈之後的夜景倒是比白天美一點,照片是我特地走到它後頭,繞到小湖畔去照的.

下面是搜尋南鑼鼓巷的資料,最近有用所以轉貼過來.原文出處在此.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但是近幾年,卻成為許多時尚雜誌報道的熱點,不少電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許多國外旅行者把其列為在北京的必遊景點。其實,明清以來,這裡一直是“富人區”,居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北洋政府總統到國民黨總裁,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這裡的每一條衚同都留下歷史的痕跡。

■歷史文化背景

■南鑼鼓巷: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鑼鼓巷南北走向,長約800米,東西各有8條衚同整齊排列著,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衚同是福祥衚同、蓑衣衚同、雨兒衚同、帽兒衚同、景陽衚同、沙井衚同、黑芝麻衚同、前鼓樓苑衚同;東邊的8條衚同是炒豆衚同、板廠衚同、東棉花衚同、北兵馬司衚同、秦老衚同、前圓恩寺衚同、後圓恩寺衚同、菊兒衚同。這些衚同在元朝時沒有名稱,名稱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來的。比如菊兒衚同,明代叫局兒衚同,後來改稱橘兒衚同,清代宣統時才稱菊兒胡同,後延續至今。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裏坊,是中國古代居住區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單位。在先秦稱為“裏”、“閭”或“閭裏”。從北魏開始,出現了“坊”的稱呼。唐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規劃設計時仍延續了裏坊制,全城分為50坊,坊與坊之間是寬闊平直的街巷,猶如棋盤。

明朝時,將北京劃為28坊,兩坊合併稱“昭回靖恭坊”。清代屬鑲黃旗。南鑼鼓巷曾叫羅鍋巷,乾隆15年(1750年)繪製的《全城全圖》改稱為南鑼鼓巷。

現在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由這4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正是元大都的兩個坊。以南鑼鼓巷為界,東面是“昭回坊”。西邊是“靖恭坊”,南鑼鼓巷是兩坊間的分界巷。

唐朝長安的裏坊早已無存,元大都裏坊構造在8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鑼鼓巷地區卻還極為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裏坊的歷史遺存。衚同格局那麼完整,衚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謂是北京古都風貌中一塊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熱夏季中一個少有的細雨霏霏的涼爽午後,我又一次來到南鑼鼓巷。南鑼鼓巷在近幾年被時尚人士和國外旅遊者關注,是因為從新世紀開始,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街上出現。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繼三里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

有人說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剎海酒吧街是暗紅色的,而南鑼鼓巷酒吧街是翠綠色的。這樣的評說可能不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許還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內涵吧。這裡的每一條衚同都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每一個宅院裏都訴說著老故事。

■縱跨炒豆、板廠兩衚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進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第一條衚同,是炒豆衚同。炒豆衚同西口不遠77號門旁,標有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寫“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他能徵善戰,但在歷史上卻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他督軍奮戰,大敗英法聯軍。1863年後又受命剿捻,在山東、河南、安徽鎮壓捻軍。1865年5月,率部在山東曹州與捻軍激戰中陣亡。死後,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因而這一帶的老住戶,還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過光緒的“諳達”(老師),教光緒騎射。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衚同,後門在板廠衚同,縱跨兩個衚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一個很大的建築群。

民國後,府第被親王的後代逐漸拍賣,被分成了許多院落。現在的炒豆衚同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衚同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

炒豆衚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組很大的建築。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條衚同,在清朝是不多見的。現在這裡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像這樣幽靜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賓館,在北京也是不多見的。

■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靳雲鵬的舊宅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衚同是東棉花衚同。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佔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佔東棉花衚同和北兵馬司衚同之間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裡培養了我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陳寶國、陳道明、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裡學習生活。

這裡原是靳雲鵬舊宅。靳雲鵬(1877-1951),早年畢業于北洋武備學堂,在雲南任清軍19鎮總參議。後受袁世凱信任,任山東都督。1919年後任段祺瑞政府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靳雲鵬買下這裡後,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幾座西式樓房。1921年年底,靳雲鵬辭職後,長期在天津居住。上世紀60年代,院裏仍有幾處舊樓,當時作為辦公樓和單身教師宿舍。又過去了40年,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國畫大師齊白石曾住在雨兒衚同,這裡原是清內務府一個總管大臣的私宅

東棉花衚同對面路西是雨兒衚同,這裡曾住過我國一位畫壇巨匠———國畫大師齊白石。進衚同不遠,路北13號院門旁挂著“北京市美術家協會”的牌子。大門開著,左邊是傳達室,一位中年男子迎了出來。他照例問我找誰,我說明是想看看齊白石的故居。這位先生比老幹部活動站的服務員和善,他說這是單位,照理是不能參觀,不過你大老遠的來了,就簡單看看吧。

院子很寬敞,保護得很完好,院中央還擺著大魚缸。這裡沒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門的原汁原味。邊看,這位先生還邊給我講。他說這裡原是清內務府一個總管大臣的私宅,因為建築時私用了皇宮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級,因而被參劾,宅子也被分成幾部分出售,13號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後,文化部買下來,由齊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沒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車衚同,所以,現在齊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車衚同。

■尊貴的帽兒衚同

出雨兒衚同,沿著南鑼鼓巷,繼續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兒衚同。

在南邊的幾條衚同裏,我看見過幾撥背包旅行者,但人數不多,不像某些報道中所說。我想可能是這幾天下雨,南鑼鼓巷又在修路,路面凹凸不平,泥濘難行,阻止了旅行者的腳步。但剛拐進帽兒衚同,就發現自己錯了。帽兒衚同裏人群熙攘,熱鬧非凡。衚同邊停著數十輛“衚同遊”三輪車,一撥撥的外國遊客或是圍著導遊聽講解,或是跟著小旗子在遊覽觀看,攝像拍照,個個神情專注,興趣盎然。

■可園:清末大學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園,被認為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中最有藝術價值的花園

路北7號至15號(單號)院,原是一組大建築群,是清末大學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園。五院並聯,佔地達11000平方米。文煜是清滿洲正藍旗人,曾歷任四川按察使、山東巡撫、直隸總督等要職,光緒10年拜武英殿大學士。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精心修築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園。花園落成于1861年,名“可園”,約佔地4畝,雖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認為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中最有藝術價值的花園。

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好幾個人圍在院門前議論:恭王府花園都開放好幾年了,可園何時才能對外開放,讓大家欣賞一下其“廬山真面目”。

這座宅院也是幾易其主,歷經滄桑。北洋政府時,袁世凱死後,馮國璋代理大總統,由南京來北京就任時買下了這座宅院。日本佔領北平時,馮家將這所房屋賣給偽軍司令張蘭峰。解放後,9至11號院曾做過北韓駐華大使館,後來又改做招待所和單位宿舍。雖幾經變化,但這片住宅始終保存尚好,總體格局沒有大的改動。

■路北35號、37號院,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

再往西走,路北35號、37號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說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點說,就是末代皇帝宣統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說法,應稱為“後邸”。宣統大婚時,已是民國11年,但還是履行民國初年所頒布的優待清皇室條件,所以對這所“後邸”花了許多錢,大加修繕。婉容的父親榮源,由於女兒“冊後”,後父按禮制被封為“三等承恩公”,這所府邸又成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規格。比如將原來一間的院門,改為三間的府門,內外影壁、左右屏門都重新修建。

現在看到的房子,三間府門,已經砌墻變為三間住人的倒座房。在七間南房的後檐墻,開了兩個門,成為現在的35號、37號。

從一些資料上看,再往西45號,是清提督衙門。我滿懷興趣往前走,可再沒有看到什麼像衙門的建築。突然看到45號的門牌,裏面卻是一片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的六層宿舍樓,臨街竟有一棟高達十多層。我心裏一涼,這可能是這一街區唯一的一座高層建築,就像一首優美的樂曲中,突然出現了一個不和諧音。

特別應該提到,我國的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被稱為文物界“國寶”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兒衚同13、15號,35、37號和炒豆衚同71號院都住過,對這些府邸都有過詳細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號、15號院時,還親眼看到過“後邸”的修繕、改建。朱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他對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極為深入的研究。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確實是我國學術文化界的一大損失。

■秦老衚同和黑芝麻衚同中的幾座宅院

出了帽兒衚同再往北,路東是秦老衚同。

秦老衚同35號,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緻。他的書房前有一小花園,名綺園。園內有疊石假山、遊廊池榭,還有一個船形敞軒,雖小巧卻意境深邃,頗有江南園林的意境。站在大門前,僅門樓上的磚雕,已讓我讚嘆不已,雕工極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磚雕珍品。

出了秦老衚同往北,西邊是黑芝麻衚同。進了衚同,雨突然大了,我快步走到13號,躲進門洞避雨。門在高高的臺階上,門前有上下馬石,門對面是高大的影壁。門洞裏有兩個男孩在玩球。我問他們:“你們住這裡嗎?”“是啊。”“這院子大嗎?”“可大了!”“你們知道這裡過去住過什麼大人物嗎?”他們搖頭說:“沒聽說過。”幾句話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離。我告訴他們這裡是清末四川總督、兵部尚書奎俊的府邸,他們很感興趣。我說:“我能進去看看嗎?咱們邊走邊聊。”男孩們熱情地帶我走進了院子。

院內雖搭建了一些小屋,但大體格局還看得出來。共五進院落,都比較完好。我本想照幾張相片,但無奈雨太大了。我辭別了熱情的孩子,再回門洞避雨。我想下次來一定多照幾張,但下次還能遇到這麼可愛的孩子嗎,還會讓我再次進去嗎?

我尋訪的府邸,都在兩邊的衚同裏,南鑼鼓巷就沒有嗎?當時的宅院都坐北朝南,所以多在東西向衚同裏,而且大宅門都在衚同北面。但南鑼鼓巷,也不是完全沒有。南鑼鼓巷59號就有一座,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明末降清將領洪承疇的府邸。洪府當時很大,沙井衚同與黑芝麻衚同之間的大部分院落,都屬於洪宅,一直到方磚廠東口。現在這裡仍住有姓洪的人家,不知是否洪承疇的後代?

■茅盾故居與蔣介石行轅

與黑芝麻衚同相對,東面是後圓恩寺衚同。進衚同不遠,13號即茅盾故居。和這一地區的許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僅是一座不大的兩進四合院。今年7月恰是茅盾誕辰110週年,故居經過整修重新開放。我進入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著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圍的房間是茅盾生平展覽。後院的臥室、起居室、書房等,還按照先生生前的樣子佈置。茅盾解放後一直住在東四頭條203號文化部宿舍,與周揚、陽翰笙等為鄰,1974年搬到後圓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在這個小院中度過了他最後7年的歲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東走,隔不多幾個門,看到一個很大的院落,是圓恩寺衚同7號。這裡原是清代慶親王次子的府邸,建築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樓房,還有很大的花園。園中有西式拱形圓亭、噴泉,又有來自圓明園的刻石,同樣是中西合璧。這所宅子也是幾易其主,民國時曾賣給法國人,抗戰勝利後,成為蔣介石的行轅,蔣介石來北平即下榻於此。解放後,此處曾先後成為中共中央華北局辦公處、南斯拉伕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現在是友好賓館。

■名揚中外的菊兒衚同

菊兒衚同是南鑼鼓巷最北頭東邊的一條衚同。說他名揚中外,是因為建築大師吳良鏞主持設計的菊兒衚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在衚同中部,北邊有一片2至3層的樓房,黑瓦白墻,圍合成一個個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麗,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韻,和周圍的建築風格也十分協調,這就是改造後的菊兒衚同新四合院。吳良鏞教授根據“有機更新”的城市規劃理論,認為舊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修繕雖已破舊但尚可利用的建築,拆除破舊危房,逐步過渡,既保留歷史文脈的延續,又形成有機的整體環境。這些新四合院兼有單元式公寓樓房私密性強,和院落式住宅鄰里感強的雙重特點,他與舊的衚同格局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了古都風貌,是北京舊城改造的一個成功的探索。

■菊兒衚同東口,現在的3號、5號、7號和壽比衚同6號,原是清代直隸總督榮祿的宅邸

菊兒衚同東口,現在的3號、5號、7號和壽比衚同6號,是清代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榮祿的宅邸。原宅很大,分為三部分,西部是西式樓房,中為花園,東部為五進的中式四合院。此宅,解放後一部分曾作為阿富汗大使館,後又被劃為幾部分,改為職工宿舍,格局已被破壞,保護狀況較差。

2009年1月14日

這個週末,你要去哪裡?

美國vs.藍儂:紀錄片與講座

1970年,來到紐約的約翰藍儂,開始越來越積極涉入政治,與新左派結合,並計畫運用音樂與青年文化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但是,保守的尼克森政府卻擔心藍儂的威脅,而計畫把他驅逐出境。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紀錄片,我們在其中可以看到六零年代的狂熱,看到藍儂的理想主義與美國政府的醜陋。

影片:The U.S. vs. John Lennon

時間:一月十六,1930-2100
地點:逆轉本部
地址: 台北市辛亥路一段34巷1號1F
電話: 0223690794
官網: http://www.TaiwanGuts.com

映後座談:張鐵志(搖滾作家、聲音與憤怒一書作者、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

[link]

中國、地下、人、影展

「中國、地下、人、影展」,意思是:我們關注的是中國-----那個沒在主流媒體上出現的中國,我們的形式是地下-----這是一個隨性、游擊的影展我們的終極關懷是人,人性,人權。

在上海與北京巨大的繁華背後,是燃燒的中國,是黑暗的中國。

被剝削的農民與工人,他們從不害怕,希望透過集體上訪爭取他們的權益;

為了弱勢者而奔走的維權人士,他們也不害怕,即使被打壓、逮捕、拘禁。

於是關注維權的夏楠拍下了在東庄集體上訪的民眾;

被軟禁在家中的維權人士胡佳與曾金燕夫婦拿起了攝影機,拍下了囚禁他們的國家暴力。

這兩部知名的影像作品,紀錄下了中國當前的壓迫與反抗。

影展中,關注中國人權的作家/人權工作者張鐵志,會與大家交流分享人權相關議題,並和人在北京的異議份子連線。

放映影片:
自由城的囚徒(導演、主演:胡佳與曾金燕)
東庄上訪村(導演:夏楠)
曾金燕代表胡佳接受歐洲人權獎的感人致詞畫面。

時間
1月18日(週日)
下午兩點半

地點
Insomnia睡不著 cafe & alcohol & arts
地址: 台北市師大路93巷13號
電話: 02-2364-0002
insomnia-tw.blogspot.com

[link]

2009年1月13日

仿古+惡搞


黃立行 "皮在癢" MV (專輯未收錄版本)


在膝關節那裡看到的,點去youtube發現原來去年11月就上傳了.創意及惡搞趣味滿分!!這支MV會不會藉由網路流傳成為另一波宣傳行銷呢?值得觀察:)

話說回來,黃立行每張專輯我都有聽,都不錯聽:)

2009年1月12日

某個星期五的晚上

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在做什麼呢?出去狂歡(因為是週五啊)?或是疲累地回家?或是和朋友聚會小酌?如果家裡有心愛的人,回家過過幸福的小日子或許才是上上策.不過在寒流來襲的這段期間,不管去哪裡,取暖才是重點.(我真的很怕冷,哈哈)

去年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因為alfie的緣故我去了da party.阿力他們再接再勵,又集結了一批新興樂隊出了新合輯.而且是雙CD.為此舉辦了幾場巡演,星期五是其中一場.找了三個樂隊go chic,騎去哪,moka apple.這場的後段還有林強和dt.

我時常懷疑部落格的興起--或是小眾社群的興起--對於小眾文化究竟是好是壞.其實也沒那麼多大哉問吧,只要你有足夠的熱情可以燃燒一切,就去做吧!!

當晚活動應該是八點開唱,但是我過去的時候,他們說彩排delay所以會延遲開場.因為這個緣故我去附近晃了下,結果回來時錯過了go chic.進場時她們已經在表演最後一首曲子了.真可惜,因為她們是三支樂隊裡我唯一較有耳聞的樂隊,也是當晚最期待的一支樂隊.

第二支樂隊騎去哪,資料上說是平均年紀未滿十八歲的樂隊.





最後表演時找了個年輕的大男孩上台拉大提琴.


第三支樂隊是moka apple.當晚的表演令我驚艷,是我的菜:)



當晚找了花生隊長一起演出.花生隊長很資深,大家可以自行孤狗一下.他們三人都很忙,表演時要玩樂器還要顧好手下的電腦及自己的演唱.整個很忙也很酷:)



他們的樂風小電小迷幻,整個很舒服有弛放的感覺...女主唱的聲線感覺不是很合適這樣的樂風,但他們的樂風其實也不太需要界定...或者應該說女主唱的嗓音是這個組合的特色之一也不一定.我注意到女主唱很可愛,因為她上台表演穿著黑色小洋裝,腳下卻踩著一雙球鞋.



接下來是alfie負責影像,林強負責音樂的"戰爭與和平".其實當晚現場小冷清,全場人數大概不超過三十人吧.但是表演進行到花生隊長和moka apple時人潮就漸漸變多了.不知是否因為接下來是林強表演的關係?這點大概要問時常跑團看表演的圈內人才知道.(不要告訴我常看表演的人其實就是有玩樂隊的自己人,這樣不是太口憐了嗎?)



突然從樂隊表演跳到一個戰爭主題...其實有點跳tone.但是林強的音樂調和了這種衝突感.



影像部份選用的自然都是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包括軍隊及布希,坦克車...







其實這類"新輯發表會"不容易辦.尤其是自力更生的自發性團隊.缺乏大財團資金奧援,發行及籌備策劃方式也都很diy,這樣做一不小心就流於自high...當晚門票收入就是最明顯的一點.尤其是後半段的影像表演,不知是否早期campo美好的露天大趴踢留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我還是喜歡在露天場地逛市集,聽音樂,看演的感覺.密閉的空間適合朝聖,私密聚會,派對,實在不適宜拿來做一個新輯發表會的巡演.

但是還是得肯定幕後團隊的用心,至少這套合輯給了新生代一個表演的窗口及機會.如果大家對這群年輕朋友的音樂有興趣,不妨點至下列聯結去試聽看看,喜歡的話也可以用行動支持他們.兩張CD只要三百多塊,很划算.

昨晚去101附近,經過威秀時看到一些街頭表演,忍不住就在二樓影城走道上,駐足觀賞了半小時.主要是一群原住民小朋友的表演吸引了我.不曉得是不是和紅樓前面同一批人?有兩個男人負責主導,一個女人在一旁負責搖鈴及偶爾的演唱助興.然後就是小朋友們的擊鼓表演.天氣這麼冷,他們一群人用手擊鼓,我看得手都痛了.負責主導及帶動氣氛的男人,我發現他的左手手指上都纏滿了白色的繃帶.

小朋友們每個都戴著顏色鮮艷的毛帽.天氣實在太寒冷了.而台灣的街頭表演文化一樣寒冷.大多數的人都是駐足欣賞(我亦是其中一份子),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鼓掌.極少極少人會上前投下表演的實質金錢鼓勵.更遑論站在一旁全身塗抹成白色的扮雕像的美女,及穿上一身黑衣玩角色扮演的黑騎士.相較之下,他們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三個大人帶上一群小朋友.同樣的報酬還得張羅這麼一大批人.小朋友們人人都有一套鼓,我想像著表演結束後,會有友人開著小貨車來接他們.光是那麼多套鼓,搬運就是一個問題了.

*博客來da party聯結.[link]

2009年1月7日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讓自己對於世界大事有觀點

(商業周刊 第1102期)

大前研一:不要回應或者太快回應一些膚淺的表象,找出事情的原因,分析和洞察。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見識過石油危機與日本泡沫經濟後,失落的十年如何掙扎存活。面對變動,他建議大家不要太快回應表象,急於找答案,應該建立系統性的思考,找到問題原因,才能盤點機會和優勢,找到商機。

大前直指,金融海嘯讓國際情勢丕變,美國將不再是以前的美國,台灣因為是「過手經濟」,過去利用中國便宜人力出口產品,並未厚植基礎實力,容易在這波消費緊縮中受到影響,必須在危機中思考,可以依靠什麼、緊抓什麼,才不會被淹沒。

他並認為,就算中國經濟成長率只有四到五%,但是這個龐大經濟體不會消失,台灣仍然可以利用中國在調整體質時,獲取商機。

對於個人就算是面臨裁員或者無薪假,大前研一建議,「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傷心」,應該積極學習,挑戰提升能力。對於即將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建議用網路和雙腳親自確認事實,培養溝通、洞察、探索世界的三種能力,培養出不被淘汰的DNA。以下是專訪內容: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日本在一九九○年代遇過經濟泡沫化,經歷失落的十年,這次全球金融風暴你認為需要多久時間復甦?

大前研一答(以下簡稱答):需要十年,可能更糟,因為所有政府都在承諾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

你要知道,所有金融危機會經歷三階段,美國在十月時是第一階段;銀行流動性危機,第二階段是銀行活化負資產會遇到困難,因為股價低落,銀行根本無法從股票市場找到新資金,第三是企業倒閉,只有解決三項問題,才可能走上復甦的長路。

問:但是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救經濟,真的需要十年嗎?

答:處理金融危機有三點原則:第一要視此為系統性問題,而非個別銀行的危機;第二,瞭解會發生什麼慘劇,你才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解決答案;第三是建立國際組織防範危機再發生。

消費不是首要之事 因為一直花錢就必須有人償還


上面三點美國通通沒做到,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決策時放入太多個人的判斷,只對單一現象(Phenomenon)反應,他讓雷曼破產、拯救花旗銀行,只因為他前老闆魯賓(Robert Rubin)是花旗前財務長,都是個人利害關係。美國政府、機構和學者,到目前為止只有恐慌,即便是克魯曼(Paul Krugman),或者其他學者,都叫大家消費、消費、消費,我們要學小羅斯福政策,這很可笑!根本不是首要之事,因為一直花錢就必須有人償還。

問:所以,問題的來源在美國,解決動能也來自美國?

答:這是美國犯下的罪,跟他們責怪中國散播病毒、毒奶是如出一轍,美國散布金融有毒物,讓世界陷入恐慌!就像是中國的殺蟲劑餃子,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賣了五兆安全保證給全球,因為標準普爾說這是AAA產品,他們讓金融危機流散到各地。

沒有人知道(美國金融產品)裡面有什麼,就像是中國餃子,根本不知道裡面到底有什麼肉,可能有豬肉、牛肉甚至是兔肉或貓肉。他們必須瞭解,這是美國對全人類犯下最大的罪,美國必須認錯……。

問:如果需要十年才能復甦,台灣會不會走向日本長達十五年衰退期的後路?目前日本已經復甦了嗎?

答:歡迎加入我們的俱樂部(welcome to the club,笑)。但如果你們像日本還算幸運,日本有強勁的支撐底部,不是像海綿彈彈跳跳不穩(手往上往下像在拍海綿)。日本有很多存款,扎實的技術和經營支撐。

台灣沒有,台灣的經濟是「過手(pass through)」經濟,到全世界去買零件,拿到中國製造賣到全球,拿利潤,沒有人真的從零組件做起,除了TSMC或者UMC之外,沒有人真的生產什麼,因此你們才急於利用中國便宜人力和市場。

放輕鬆,問題沒有想像嚴重 台灣應緊盯中國的調整找商機


問:台灣這樣的經濟體,企業和個人如何面對?

答:放輕鬆點。

問:放輕鬆點?

答:放鬆一點,你們的問題沒廣東嚴重,你到廣東看看,他們主要出口到美國,被影響更大,印度更嚴重,因為他們科技公司主要賣東西給美國金融機構,現在這些美國金融機構不買了。

這個時間台灣正好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根源。當危機來臨,我們可以依靠什麼,抓住什麼才不會被淹沒?

中國正在做一個大調整,你們應該緊盯中國的調整,假設我是台灣人,我會利用中國的調整找到商機。

問:像是哪些機會?

答:像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不會消失,只會改變她的體質,單靠自己改變相當困難。如果中國人失業了,他們會開職業訓練課程,再訓練中國人,假設中國失業他們需要提升能力,台灣人會開補習班,你不用擔心,我相信台灣人會從中國的問題裡找到賺錢的機會。

你們也可以更深入看中國內部的需求,將產品和服務輸入中國,這是歐洲、美國和日本想做,但是台灣人更瞭解中國需求,台灣人會講日文、中文和英文,這是黃金組合(Golden combination強調語氣),沒有人可以做到;唯一可以瞭解三個主要市場就是台灣人。

問:你不擔心中國房貸的問題,造成中國經濟縮水?

答:中國地產商應該擔心,但是一般人不需要擔心,中國經濟相較於過去每年成長一一%,即便降低一、兩個百分點,也是很好的經濟體,超出你能吃的範圍了;即便當中國經濟只成長四到五個百分點,台灣還是可以調整腳步,再次定義中國市場,然後獲得利益。

問:其他亞洲地區未來呢?

答:要注意韓國。韓國一直在強調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好幾年前,日本就已經放棄強調GDP的成長,現在我們是第二十名,我們都不再講經濟成長,這意味著GDP已經不重要了,但是韓國還持續強調,希望有七%的成長,GDP成長為全球七大經濟體之一等等。

每次成長,他們都知道那是經濟泡沫,然後又再次被拉回現實,把重點放在強調GDP是很大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經濟成長沒有底部支撐力道;他們沒有人才、基礎建設,沒有零件製造商,沒有設備製造商,他們到中國生產產品,再賣到其他地方,這都非常虛無,現在他們被拉回現實,發現過去十五年根本沒有什麼成長。

新加坡沒有分析錢從哪裡來 他們開了兩個國際賭場是個笑話


問:你過去認為,新加坡是個很好的貿易商,懂得槓桿出自己最大的好處……。

答:不,現在我認為新加坡正失去競爭優勢,新加坡開了兩個國際賭場是個笑話。

想想誰會到新加坡賭錢啊?新加坡看到澳門和香港結合,就開始驚慌他們會失去展覽、開會和購物人潮,他們以為自己失去競爭力,但是他們不懂,九成澳門的賭場成功來自於貪污,一個籌碼就是一千塊,那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洗錢工具。一般外國旅客只小賭個二十美元,澳門賭場成功是因為這整個機制就是中國洗錢機器,沒有人願意跟新加坡政府在洗錢上打交道。

我想他們犯的很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分析錢從哪裡來,犯了一個歷史大錯。

問:但是不要說是國家政策,商業世界也變化很快,根本很難下對的決定。

答:下決定的基本條件就是瞭解目前狀況,不要回應或者太快回應一些膚淺的表象,你不應該回應表象,因為每個表象都有其原因,像是澳門會興盛,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貪污文化。

要瞭解並不困難,我就是自己發現的,我用腳來蒐集資料。

問:所以你建議大家不要太快回應現象?

答:正是。

年輕人必備的三個關鍵能力 溝通力、找答案、建立世界觀


問:如果不立即回應外在狀況,那麼如何準備自己,在寒冬下面對未來?

答:第一,現金為王。第二,現在不是跳槽的時機。要投資你自己,尤其要好好檢視你之前所認知的所有事實,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例如,你知不知道因為美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美國了,中國也經歷改變,不只是因為金融海嘯,而是中國在奧運後正在定義自己要成為怎樣的角色。

我對台灣年輕人的建議相當簡單,投資自己,讓你在任何國家和狀況都可以成為堅強的領導者,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台灣。

問:這要建立哪些競爭力?

答:三種關鍵能力,第一,語言和溝通能力,不止是語言能力,而是理解對方的能力,像是你可以強硬說,「在週三前看完這些東西!」你也可以說「幫我個大忙,下週三把這些還給我,可以嗎?」同樣一件事,溝通的方式很多,在多重文化、規範和狀況下,擁有溝通能力就等於全部,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你必須整合這些意見,執行,並且達到目的,這是你在商業世界,唯一需要發展能力。

第二,當你有問題,必須找到事實,讓事實說話。在確定你表象的原因和分析之前不要有動作。分析事情的原因,找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黃金能力:不是依賴單一的知識,找出答案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能力。有時候洞察能力必須跳脫你原本的位階。

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後,第三種能力,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讓自己對於世界大事有觀點。第三種能力相當重要,因為可以塑造你的職業生涯計畫和未來計畫,瞭解你想做什麼。

即便到現在我每年都會選擇一個國家,研究這個國家,去年是羅馬尼亞,今年是俄羅斯,下一年是印尼。

問:但是我們必須有意識的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答:對,不要只是讀書或者看雜誌,必須有一個主題,做網際瀏覽或者到當地旅遊,然後就會有一個獨特的見解,擁有自己對於世界大事的觀點,相當重要。

另外,你也許會發現自己還欠缺一兩樣才能,或者想發展第三樣才能,像是除了中、英和日文外,也許你發現自己需要另一個語言,但是你要先有第三種能力(瞭解世界),因為商業機會永遠都在,如果每個人都在同一個領域找機會,根本沒有商機可言,因為速度快,有錢,最強的人都已經先探索過了,後進者必須在已有的領域之外探索,為了知道這些商機,你必須有些假設,幸運的是,現在你也可以在網路上蒐集資料,不需要親身旅遊。

問:國際勞工組織曾公布,二○○九年將會有兩億人失業。對於已經被裁員的人,你有什麼建議?

答:那就重新開始。不要擔心重新開始,不是有句話說,不要為了打翻的牛奶悲傷,因為已經打翻了,如果被裁員就被裁員吧!放輕鬆點,你已經辛苦大半輩子了,現在是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了,你不會餓死,而且你自由了。

被裁員就是學習的好時間 繼續幫明年可能破產的公司更可怕


這是學習的好時間,在日本,被裁員了就是上課,日本有稱為「哈囉!工作」的計畫,我很多朋友去了職業訓練所,學著做木工、縫製地毯、學電腦,繼續幫一家明年可能會破產的公司工作還讓我比較擔心。

問:你對於人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很樂觀?

答:在我生活經驗裡,擔心並無法解決任何事,當我試著改進但是仍然沒有幫助,我也會煩惱,但是我從經驗得知,擔心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做些事才行。

目前為止,你們很有奮戰精神,永遠可以往上走,對吧?永遠有能力往上走,如果你們停止奮戰、停止提升自己,就完了;如果你想掌握自己生活,必須繼續挑戰,提升自己。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們有個疑似犯罪的總統,在瑞士有大筆非法儲蓄,他們幾乎把錢都搬光,國家的灶腳都被搞亂了八年,你們不也是活下來了?就我來看,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狀況了(大笑)。

台灣不會死的啦!很多人都說台灣會在五年、十年結束,但是都挺過來了。你們是戰鬥者,台灣是我見過最硬命的國家。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1)

今夜我很快的翻完了村上龍的"接近無限透明的藍"...看完之後,心情卻很沈重憂悶.近日寒流來襲,夜裡溫度低冷,我索性鑽進被窩裡取暖打算就寢.可惜村上龍這本讓他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就像一瓶後勁十足的烈酒,即便是溫暖無比的棉被也阻止不了我腦中奔騰的思緒.

我載上全罩式的大耳機,將曲目旋轉到容易入眠的抒情歌曲.耳裡聽著whitney houston不停唱著"...
You see through...right to the heart of me... you break down my wall...with the strength of your love..."眼淚卻不停落了下來.落下的眼淚滑過眼角,被吸進耳罩的海棉裡.就像我們曾經共同擁有的那些恣意狂妄的青春最終都只能托付予無垠夜空那樣無聲,那樣沈靜.

故事裡最後令主角發狂的那隻大鳥,彷彿飛出了村上龍的故事.如窗外淅瀝作響的綿密雨聲一樣,重重敲擊我的心臟.

這不是那個輕鬆幽默而青春的"69"裡的村上龍,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村上龍...村上龍對於這些青春輓歌似乎十分著迷,在後來的"電影小說集"裡頭仍然不斷繞著這個時期的回憶打轉.同樣的人物地點事物不厭其煩地重覆撰述,彷似在追憶他自東京現代思潮社的藝術學院休學後,在東京福生渡過的那段生活...從這些故事裡我看見村上龍蒼白的接近透明似的藍色的虛妄青春,再比照他後來提筆寫出給13歲孩子們的職場建議書籍("工作大未來"),不由得不欽佩他慈悲心性.這種慈悲就像許許多多人道關懷的作家一樣.沒有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不會寫出五百多種超乎"大人"(主流)想像的工作(在2007年訪談他曾提及,比起所謂"主流"市場,他更傾向於貼近弱勢族群).當然,村上龍寫這本書也讓我想起他和大江健三郎之間的呼應/致敬.

大江健三郎曾寫過一本"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當然,大江健三郎寫這本書和他自己自出生即患有重疾的兒子不無關係.大江健三郎是否為村上龍喜愛的作家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在翻閱他的"電影小說集"時發現,其中某一篇短篇小說裡的主角挺喜愛大江健三郎.所以自然產生與現實生活裡的村上龍的聯想.

而讀村上龍的作品,不去聯想到他的真實生活實在太困難了.包括出現在"69"及許多故事裡的不斷重覆書寫的組織樂隊,拍攝電影,校園封鎖行動...等,全部都曾真實地發生在他的學生時代.對村上龍稍有了解的讀者都知道,他進入長崎縣立佐世保北高等學校後,加入橄欖球隊卻因無法忍受嚴苛練習而退出.隨後組織搖滾樂團,演唱滾石(Rolling Stone)及披頭四(The Beatles)等樂隊的作品--在他的小說作品裡大概也就是這兩支樂隊還有門戶合唱團(The Doors)出現的頻率最高.

在"接近無限透明的藍"一書裡,村上龍甚至讓主角在一場藥物雜交扮裝派對裡,嗑藥後大聲吟叫著Jim Morrison的詩句(也是歌詞)"when the music is over...".村上龍透過小說的手法將搖滾樂與真實人生融為一體,莫此為甚.故事裡吟詩那一場活靈活現,像是電影鏡頭般搬演了一場Jim Morrison式的瘋狂人生(Jim Morrison也患有嚴重藥癮).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完成於西元1973年,原名為"陰蒂上的奶油",當年村上龍20歲.於1976年5月獲得第19屆群像新人文學獎,7月又獲第75屆芥川獎.

2009年1月6日

Night Train :: Martin Amis

導讀 父子情仇話《夜車》◎南方朔

  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儘管在英國早已望重文壇,但對台灣讀者卻仍是個陌生的名字。迄至目前,只有他一九九一年的《時間箭》中譯本,這部他一九九七年所出的《夜車》,則是第二部中文譯本。

  馬丁.艾米斯乃是英國前代重要作家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1922-1995)之子。這對父子檔作家,早已成了當代文學研究上的重要課題。金斯利是戰後崛起的「憤怒的新世代」代表作家,也是古典寫實諷刺喜劇的代表人。他一九五四年第一本小說《好運的吉姆》(Lucky Jim)即一炮而紅,在文壇享譽四十年之久,並於一九八六年以《老惡魔》(The Old Devils)獲英國布克獎。至於馬丁,則是英國後現代派的領航舵手,他於一九七三年以《瑞秋報告》(The Rachel Papers)初試啼聲,也同樣一炮而紅。由於寫作風格後現代,他的作品皆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無論在角色、情節、時間、空間等範疇皆多番探討。以《時間箭》為例,它不但主角一人有多個分身,時間的進程也是完全倒反,很有名家炫技的特性。在馬丁.艾米斯的所有作品裡,《夜車》相比起來倒可以說是最有讀者親和性的一部。

  所謂「夜車」,根據書中的敘述脈絡,它其實有雙重寓意:其一,它是指自殺。書中即明言「自殺是輛夜車,載著人們朝向黑暗走去」。其二,它也是指擾亂生命安穩的一種無明力量。小說裡即藉著女警探邁可.胡里罕不斷被夜車騷擾,而點出了這樣的借喻。

  《夜車》乃是馬丁.艾米斯的作品裡相對而言比較簡潔扼要的一部。一個年輕美麗,愛情事業皆極順利而被稱羨的女天體物理學家珍妮佛.洛克威爾連開三槍自殺殞命,一個粗魯邋遢的女警探邁可.胡里罕,奉女孩父親——她的頂頭上司,警察局長湯姆.洛克威爾之命查案。湯姆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會自殺,認為乃是她的同居男友,大學哲學系科學哲學副教授特雷德.福克納所殺。但在邁可抽絲剝繭的查案過程中,她終於發現到珍妮佛儘管表面順利幸福,卻有不幸福以及迷惑的一面,包括她工作上搞錯了程式與數據,對愛情出現疑惑、情緒不穩而私下服用藥物,和出現了「凝視死亡」這種對生命有虛無之感的疑問……等。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所謂「天堂症候群」在發作呢?或者是她禁受不起挫折而輕生?或是有什麼神祕的理由?小說在最後並沒有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它只是指出,她父親湯姆咬定女兒是被同居男友特雷德所殺這種固執的不確。

  馬丁.艾米斯過去的作品以後現代式的嘲諷喜劇為主,《夜車》乃是他首次以不是那麼文字炫技的方式,以接近寫實的手法來探討人類生存情境的迷亂困惑,以及人的情緒容易受傷害的心靈問題。他在小說敘述結構上,將粗壯邋遢,既抽菸又喝酒,並一度戒酒,情感生活也相當平庸甚或乏味的女警探,與美麗順意的自殺女天體物理學家並列。這是個非常有張力的對比,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對比,什麼是幸福?生命有何意義?這類有關生命本質的難題,遂得以凸顯而出。也正因此,評論家們認為,這本小小的《夜車》,乃是馬丁.艾米斯寫作風格的蛻變,他已由後現代嘲諷的棲木上走了下來,以一種具有同理心的方式來感覺人生的深層悲哀、困惑,以及那對生命持續干擾並使之混亂的力量。一九九七年,當時馬丁.艾米斯四十八歲,寫作也已二十四年,他的創作開始走向另一峰巒。

  而馬丁.艾米斯會出現這樣重大的改變,當然是有理由的。一九九五年他的父親金斯利過世,而他自己在一九九○年代初的這個階段,也經過混亂痛苦的結婚、生子,以及離婚這一連串變故。生命的歷程影響了人對生命的態度及寫作的風格。這就是痛苦的代價。

  若論及馬丁.艾米斯的演變,則勢不可免的必須說到金斯利和馬丁這對父子檔頂級作家間的父子情仇,以及這種父子關係對馬丁寫作深層影響。他們之間的這種關係,不但早已是英國文壇的重要公案,也將是作家及作品研究上的重要課題。

  我們已知,金斯利最先娶妻希莉(Hilly),一九四九年八月生馬丁,五年後的金斯利因處女作《好運的吉姆》一炮而紅,在大西洋兩岸炙手可熱,他一度帶領家人赴美走訪遊歷,但這種家人和樂的日子並不久長。當馬丁十二歲時,即一九六一年,金斯利拋妻離子移情別戀,一九六二年另娶伊莉莎白.霍華(Elizabeth Jane Howard)。這痛苦的被棄以及護母情緒,從此以後即左右了馬丁的心靈,也造就了他要在寫作上與那個他痛恨的父親一爭雄長的決心。他在寫作風格上刻意遠離父親那一派古典寫實傳統,他的作品長期以來皆以帶點影射的方式嘲諷父權主義以及對女性帶有深刻的同情,都是這種「恨父情結」(即所謂的「伊底帕斯情結」)的顯露。當代英語世界文學理論家哈洛.卜倫(Harold Bloom)著有經典論著《影響的焦慮》,他從精神分析角度討論作家的「文學父親」,都會有一種既受愛影響而又叛離的緊張競爭關係。馬丁對金斯利那種糾纏一世的父子情仇,就是討論「影響的焦慮」最具雄辯性的範例。

  馬丁的文學生涯與父親金斯利有著太多對立的相似性,而且也有著太多明鎗暗箭的不良紀錄。金斯利回憶說,早年馬丁習作,每次他經過馬丁面前,「他都急忙用手捂住打字機上紙張的字跡」,而對他,馬丁自己則說,「金斯利天性自大懶惰,我早年習作他根本不屑理會;直到我把第一本小說的樣書重重砸到他的桌上時」。

  馬丁在一九六八至七一年間進牛津大學艾克斯特學院,追隨英國浪漫大詩人華滋華斯的後裔喬納森(Jonathan Wordsworth)就讀,獲文學第一名畢業。他和父親相同,都是處女作即一炮而紅並獲毛姆作家新人獎。由於「恨父情結」,馬丁後來在寫作上刻意追隨許多與父親風格殊異的大師級人物為他自己的「文字代理父親」,喬納森即是第一人。

  金斯利和馬丁這對父子的情仇之深,確實在文學史上罕有前例。例如,金斯利對兒子的小說曾評曰:「他刻意的玩弄文字技巧,像納博可夫一樣要證明他的英文好。」「他的作品我根本讀不下去。」一九七九年當時馬丁已紅,曾到外國旅遊一年,金斯利即在致他的好友,當代英國詩壇祭酒拉金(Philip Larkin)的信裡說道:「我是否曾告訴過你,馬丁出國其實是為了逃稅,去年他二十九歲,賺了三萬八千英鎊,這個小狗屎。他這個小狗屎!」做父親的如此蔑視自己的兒子,將他貶得一文不值,難怪另一大作家拔恩斯(Julian Barnes)也要公開表示「這太沒格調了」。

  金斯利貶兒子,但兒子對父親也同樣不留餘地。例如馬丁就說過:「我從很早就努力要成為作家,我也很早就知道我的父親是那種等級的作者。」另外,金斯利乃是英國戰後出人頭地的第一代,那一代的憤怒青年多半左傾,金斯利還一度加入英國共產黨,但後來卻一路右轉,變成支持保守黨。對此,馬丁就曾如此清算過父親:

  「對他和他們那憤怒青年的一代,現在他們都已變成右派了。他們那些人都不是窮人出身,但也沒有多有錢。而等到他們賺了一些之後,他們所想的就是保住財富。由於他們那時左派當道而工會又把生活搞得很緊張,因此他們的向右轉只是為了自己。而我則不然,自我稍微有政治觀念以來,就從不像他們那麼右傾,因為我所看到的皆窮人,這乃是我們社會的基本事實。窮人,底層的人,平凡無權力的人,這乃是我寫他們的原因。」

  真正不八卦,而是有文學意義的,乃是他自小見到父親拋妻離子,因而產生的對父權的痛恨及對女性的同情,這些日後成了他作品裡最重要的「文學無意識」。對此他曾如此說道:

  「女性主義者宣稱,它和性及種族偏見有著道德對立關係。而的確,這是有著某種親切關係,有時它表現得溫和,但也很有鼓舞性。性別歧視有如種族歧視,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它的脈動。我的父母所體驗到的就比我們深。但願我們的子女們所體會到的能比我們更弱。人們並不可能改變或改善得太多,但人卻會慢慢進化。」

  因此,父親移情別戀,拋妻離子,作威作福這些他早年受到的傷害及見證,遂自然而然的成了馬丁作品裡長期以來「反父權」的基本線。當代馬丁.艾米斯權威學者狄德瑞克(James Diedrick)就明確指出,馬丁的處女作《瑞秋報告》其實是針對父親處女作《好運的吉姆》所做的謔傳。此外,該書主角查爾斯.海威(Charles Highway)就有許多感傷馬丁的縮影,包括他十二歲時看到父親和情婦幽會,對父親的學問及人品不齒等。因此,馬丁的處女作在深層的心理構造上,可以說是他在表現風格、反父權思想等方面對父親所做的「驅魔宣言」。狄德瑞克就明白指出,馬丁知道的這種父子情仇,使得他成了父親金斯利的另一種「分身」(Double),才會有非常獨特的馬丁風格,但換個角度言,它也讓馬丁掉進了所謂的「父權牢籠」裡,他的作品不去碰觸這個問題就覺得不自在。他痛恨的父親在鼓舞出他的成就,成為督促他的資產同時,也成了他的負債。而這種「恨父情結」在《時間箭》裡,達到了最高點。《時間箭》的後半,是以一種時間倒流的方式在進行著,人不是由性交、懷孕、胚胎、嬰兒、童年、少年這樣直線而來,而是時間反方向倒退,最後有如父親的陽具進入子宮殺死了胚胎,毀掉了自己。馬丁在小說最後一章如此寫道:「很快的,父親將完全掌握母親。……他將進入,以他的肉體將我殺死!」在《時間箭》裡,敘述者所代表的乃是納粹醫生奧狄羅(Odilo Unverdorben)的剩餘良知。納粹醫生,白袍黑鞋,殺子,它構成了一幅嚴峻冷酷的父權畫面。這是馬丁反父權的最高點。這和美國天才自殺女詩人普拉絲(Sylvia Plath)把父親比喻成穿長統皮鞋的納粹,實有相互呼應之效!

  不過,就在《時間箭》出版後的一九九五年,他終生痛恨的父親金斯利死了。而馬丁自己也人生起伏,經歷娶妻、生子、離婚這般與父親巧合的生命歷程。當恨的對象已不在,而自己的生命歷程也讓他對往事有了不同層次的理解與體悟,於是有了《夜車》這部突變的作品。在《夜車》裡,警察局長湯姆對女兒珍妮佛,仍有著殘餘的父權影像——他自以為是,對女兒的世界其實完全茫然無知,因而他遂專斷的企圖說明女兒是被她的同居情人特雷德所殺。但隨著情緒的深入,而且是深入到心靈層次,終於顯露出這種父母與子女的隔閡,它的真正原因其實並不容易簡單歸納。人類的生存情境太過幽微,有太多無明的干擾力量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以及恩恩怨怨。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但我們終於知道我們過去以為的那些其實都是虛構的。「不知道」是《夜車》的結局,而從深一點的意含來說,也未嘗不是馬丁和金斯利間有了終極的和解。人生草草,在經過許多滄桑後,也就恩怨了!當我們讀《夜車》時,讀到了這個層次,或許才進入了創作者的心裡。

  金斯利與馬丁這對糾纏一世的父子檔,他們早已是近代英美文學兩大重量級作家,但因為我們在引介上有所偏廢,對這兩人遂一直極端陌生,對他們的生平和恩怨情仇也不明瞭,這都妨礙了去深入他們作品的通路。在《時間箭》及《夜車》已有了中譯本作為開端的此刻,對他們父子的作品做更多引介與探討,或許才是更全面理解當代西方文學應走的路吧!(收錄於本書中文版)

2009年1月5日

村上龍2007訪談

白岩松:我現在是在日本東京的新宿區,這是一個時尚和潮流聚集的地區。按理說,這個很難跟“作家”這兩個字聯繫在一起。但是今天我接下來要採訪的日本的著名作家村上龍,恰恰就把採訪的地點約在了我身後的飯店裏頭。村上龍呢,今年55歲,他在1976年的時候出版了一本小說叫《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在當時的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也就成了日本國民心目當中兩個著名的村上作家:一個是村上春樹,一個就是他,村上龍。他不只把興趣投入在文字裏頭,他還好財經、好美食、上電視、拍電影、喜歡音樂,於是採訪他就是因爲我們非常好奇,在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裏頭,在日本如何作爲一個作家,或者說,在一個作家的眼中,這個高速變化的時代是什麽樣子的。

白岩松:您平常就是在這兒工作嗎?

村上龍:在家裏工作比較多,但是有的時候開會的時候在這裏。

白岩松:寫作不在這兒寫吧?

村上龍:對,在這兒也寫。

白岩松:也在這裏寫啊,現在已經完全是電腦寫作了。

村上龍:是這樣的,這是我臺灣版的書。

白岩松:謝謝。對,已經知道我的名字了,對。大陸也出過您的這個版本。

村上龍:這個書沒有。

白岩松:對,這個沒有,大陸出了像《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

白岩松:知道啊。

村上龍:知道,知道。

白岩松:那說明給稿費了。

村上龍:稿費都有的。

解說:村上龍,今年55歲,日本著名小說家、電影導演。1970年,中學畢業後的村上龍考入東京的一所美術學校學習攝影,但不到半年即被開除。隨後,他來到地處東京都福生地區的美軍橫田基地,開始了他的放浪生活。兩年後,村上龍重新考入東京的一所美術大學學習,這時,他開始了文學創作。 1976年,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一舉成名。這部作品以他的親身經歷爲素材,描寫美軍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最初沈溺於放浪生活,四處尋找刺激,但狂熱過後,他們對前途的迷茫依然如故。作品表現了初涉人世的青年在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所面臨的某種困惑、壓抑和無奈,這部小說被稱爲是非常規的青春小說。到2005年,這部小說的銷量已高達350萬冊,是日本最著名的暢銷書之一。

白岩松:30多年前,您寫第一部作品的時候,主角是年輕人,您自己也是年輕人。但是現在我看您的人生在跨躍了幾十年以後,您寫的作品更多的讀者也是年輕人,那這一點也不是經常能提醒您自己我沒有變老?

村上龍:爲什麽說像我這樣一個55歲作家的作品能夠被年輕的人們所喜歡,我覺得是由於我這個人比較討厭“大多數”這個詞,我是偏向於少數的,哪怕真理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上,我也是比較偏向於少數群體的,有時也可以理解爲弱勢群體。這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性格,年輕人還沒有走出社會,可以說是一個弱勢群體,我也並是說一定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也許由於我的這種性格,我的作品被廣大的年輕人所喜愛。

解說:寫特定的少數人,卻贏得了大多數人的關注,《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就這樣取得了成功。如今,離他發表處女作的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村上龍目前的寫作狀態又是怎樣的呢?他的作品又在關注什麽呢?

白岩松:其實在我採訪村上先生之前,我就要看您的這個簡歷,您涉獵了文學、音樂,然後還講經濟等等,那村上先生自己覺得用什麽樣的稱謂是最好?還是習慣把自己稱作作家?

村上龍:其實把我稱作什麽無所謂,我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寫作上。

白岩松:爲什麽寫作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還特別的吸引你?從1976年算起,一直到現在,這30多年沒有厭倦過嗎?

村上龍: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寫小說,因爲要寫小說的話,必須精力特別集中。雖然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也很辛苦,所以說我並不是很喜歡,但也談不上是厭倦。

白岩松:那爲什麽就會堅持下來了呢?

村上龍:我覺得可能是因爲無論我怎麽寫,大多數人都不能夠理解我,所以我才堅持寫下去。

白岩松:寫作可能會有一些作家認爲他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感的,比如說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希望人變得更好。不知道村上先生有沒有也會強調這樣的一些責任感,還是我寫作我很快樂,這樣就要夠了。

村上龍:我覺得作家無論他以什麽樣的思維去寫作,事實上,他們都會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我沒有過多地去考慮要改變這個世界,或者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事實上,即使我有這種想法,我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社會。我想,如果在這個社會的某一個角落裏,有一個非常非常孤獨的人,或者說是想要自殺的人,如果我的書對他有益的話,我覺得就很值得。

解說:在短短的談話時間裏,村上龍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年輕人自殺的話題,對這類年輕人的關注,正是體現了村上龍作爲一名作家的社會責任感。

白岩松:我很驚訝,村上先生已經是今天這麽短的時間裏頭第三次提到自殺的問題,你爲什麽在思考這個問題?你認爲它反映了什麽?你覺得文字有力量去拯救他們嗎?

村上龍:阻止別人自殺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你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自殺往往並沒有用,或者你跟他說生活是很美好的,他也聽不進去,所以要通過一些故事情節,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來叫他們明白。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自殺,不要因爲被排擠就去輕生,但是孩子們是不會明白這些道理的。我要通過我的小說來告訴孩子們,自殺不是正確的選擇,生活當中也許99%都是辛苦的,但是,只要有1%是美好的,那就有了生活下去的意義。

白岩松:你還是希望文字可以讓個人感受到一點兒希望,哪怕是一點點亮的顔色?

村上龍:是的,我考慮要去影響的並不是大多數的人,而是在日本社會裏面,哪怕能夠打動一個人我就也知足了。

解說:在村上龍的小說裏,他描寫了一些悲觀青年的灰色心態,但是,他們在村上龍的小說裏卻頑強地活了下來,這正是他的小說給生活帶來的一抹亮色。

白岩松:村上先生寫小說、拍電影、做音樂,也經常談論經濟。那麽,這麽多的關注點,是因爲自己很有興趣,還是可以賺更多的錢?

村上龍:這些事情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我最近沒有怎麽拍電影,小說應該說是我的一個工作中心,而其他的像談經濟、拍電影、做音樂,這些事情就像是衛星一樣圍繞在寫作這件事情的周圍。根據我30多年的創作經驗,我覺得做其他的事情又可以爲我的寫作提供很多素材。

白岩松:好,最後祝村上先生永遠30歲。

村上龍:吃中藥也許能辦到。

白岩松:再見!我們北京見。

村上龍:再見!謝謝! (文/CCTV.com 2007/3/22 )

2009年1月4日

proof? proof:)

哎呀呀!!

在我發出上一篇"google, mountain view"之後,我在整理瀏覽記錄時才發現,原來這位朋友不只有一個IP位置(不過同樣是來自google).

其實我也沒有惡意,只是任誰看到這樣的瀏覽紀錄,感覺應該都好像看到駭客一樣吧?幾乎整天24小時都在轟炸我的頁面~~

我相信這位朋友是華人--不會有人在看不懂的網頁上不停造訪吧?--而且見到他的蹤跡是最近一年的事,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只是最近比較誇張(或離奇?).他瀏覽的方式很奇怪,永遠都是透過google在搜尋我的網頁內容,就是一種特別的指令:在google頁面裡直接下:site:http://....的指令.我甚至想過...是google公司在分析我的網頁嗎?但也不太可能.我的部落格在台灣部落格裡就算排行也排在千名之外吧?我不懂啊~~

這是昨天(1月3日)的記錄:幾乎都是來自google的,我以紅筆圈出是較誇張的部份...(下面有更誇張的)


後來整理才發現,原來另一個IP位置也是來自google的:(很明顯重覆多次)


不能怪我多心,這簡直是洗版~~!



這是至1月4日凌晨的記錄:


1月3日裡甚至有記錄顯示,可以停留100多分鐘?


其實這幾年我透過網路認識不少朋友,我也非常喜歡透過部落格認識新朋友.但是這樣子"專注"於我的部落格的朋友,我真是第一次遇到.或是也有遇過類似狀況的朋友,歡迎留言或來信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不勞大家查找,我自己打在下面)

email:happycher2046@gmail.com

2009年1月3日

google, mountain view

有一位很可愛的網路朋友,日前不知何故逛到我這裡來,從此後就三不五時來逛,每回一逛都會很認真的逛.但是今天我去點閱我的瀏覽記錄嚇到了,因為逛的密度太高了!!

其實之前因為這位--姑且稱之為G好了--G的瀏覽密度很高,我就有側面留下G的瀏覽記錄,但也沒在意.但是...在我發文的同時,G還是很認真努力地逛!!!讓我有點不明白為什麼....而且逛的文章一直停留在proof這篇.

這位G使用的是google的網路,位置在美國mountain view...說實在的,有問題可以直接email給我,這麼認真逛,真讓我不知所措.

2009年1月2日

雞皮疙瘩掉滿地之後繼有人

這些天逛街時聽見一首英文歌曲,是個聲音聽起來很舒服很厚實的女聲.心裡忍不住想最近有哪些新女聲發片嗎?一般商場大多是各家唱片公司的宣傳管道.但其實最近很少聽音樂了.這幾年比較有印象的"新人"大概只有Amy Winehouse--因為她的嗓音實在太特別,教人不留意都不行.想來想去最近比較有印象的好像是Leona Lewis.但也只對名字有印象,完全沒聽過她的聲音.

今天又聽見,記下幾句歌詞上網查了一下.竟然就是這個出身於英國選秀節目的女聲.上網孤狗一點進youtube,不得了~~迎面而來都是Whitney Houston,Mariah Carey...等人的歌曲(點閱人次最高).當下點了兩首Whitney Houston兩首經典之作,一聽立刻全身的雞皮疙瘩都立正站好!!或許現場表演的氣氛也有推波助瀾之效吧.尤其不知道英國人為什麼那麼愛起立.唱到精彩處大家都鼓掌然後全體起立這樣~~!!超誇張!!

這一點閱又勾起我的80鄉愁.想當年whitney是唯一可以和madonna抗衡的女歌手.前些日子電影頻道拚命重播whitney的經典電影the bodyguard,我又跟著看了好幾次~~現在愈聽愈有fu~實在是太感人的情歌了~尤其是I will always love you裡的一段:
"
I hope
life treats you kind
And I hope
you have all you've dreamed of
And I wish you joy
and happiness
But above all this
I wish you love...
"
媽呀~~太噴淚了~~~好偉大好至高無上的愛呀~~~以後我給別人的祝福就照抄吧~~~


Whitney Houston :: I will always love you


眾所週知,whitney後來的生活有點亂七八糟...總之聲音嗓子都不行了.現在要想再聽到當年她那樣經典厚實而又充滿情感的演唱,只能拿出她的專輯來回味了...


這個版本是網友自行剪接拚湊的,包括她前中後期的演唱.比較之下就可以聽得出來她的嗓子真的是漸漸在走下坡...相當吃力.最後一幕是她年輕時的表演,穿著紫亮片外套的模樣,猛一看還挺像王子prince的:)(尤其是長髮遮住臉的時候:P)

聽到Leona的表演就覺得很欣慰.我想whitney自己聽到也會很欣慰吧...許多經典歌曲如果只能一直停留在CD裡被播放,而沒有人能夠現場演唱,實在是太讓人遺憾了~~一首沒有人演唱的歌曲太寂寞了~~果真如英文live performance一樣,需要有生命呀~~其實大家聽到起立也不是沒原因的:)



我寫這些完全沒有任何利益或行銷的關係,純粹分享:)當然如果有人要寄唱片給我推,也是很樂意呀~~CC~~其他精彩表演,大家可以自行去孤狗:)

*逛見聽見的歌曲是bleeding love.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