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旅行給我們什麼?除了破壞我們自己的經濟之外?

詹宏志新書座談,現場隨手在IG的記錄:

世界的鏡像催促我去尋找世界的真實--詹宏志
(詹談到少年讀到的塞尚如何牽引他到達某個美術館真跡前,這段聽得我熱淚盈眶。)

詹談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詹說村上是無賴,怎麼可能聽到鼓聲就去旅行?後來才發現這句子原來是土耳其的一首歌詞,詹說村上就是很會這個(把歌名變成小說名這樣XD)。詹說村上那段長達三年的旅行完成了幾部小說,他不是旅行,是換個環境去寫作。

作家是敏感的樂器,輕輕碰觸就會發出聲響的。當我住在香港飯店,眼前是維多利亞港,我明白亨利詹姆仕為何說他無法在威尼斯寫作。—詹宏志

昨天興沖沖去聽詹宏志的新書座談,聽完並沒有如預期中興奮。我想應該是我心境已老,沒有什麼新鮮事能再讓我驚喜或意外了⋯⋯

詹先生說,「旅行給我們什麼?除了讓我們破壞自己的經濟狀況之外。很多人說旅行會讓你不一樣或更快樂,真的是這樣嗎?你旅行回來之後有更快樂嗎?」

詹先生昨天的演講誠實地展現其「書呆子」(當然是他客氣的自稱)的一面-充實而卓越的識讀能力-他摘用許多跨越領域的書籍知識,解說他之所以著迷於「旅行」的原因。而其實全部的答案(謎底)都集中在座談最後十分鐘。他提到紀德寫的一對兄弟的故事。哥哥離家去外面的世界打拚,是眾人眼中的浪子,某日浪子落拓返家,弟弟一心嚮往追隨他的腳步,夜裡詢問哥哥:「為何返家?外面不好玩嗎?」

哥哥說,「我到了外面,卻失去了自由,所以我回來了。但你不要受我影響,吻我一下,往外頭的世界去吧!我去為你點燈⋯⋯」

浪子的故事,因為詹先生講到聖經所以我意識模糊了(誤),好像是三兄弟?故事裡的浪子是老二,當浪子返家後,他和老大一樣在家種田。詹先生說,「他雖然和老大一樣都在種田,但是他和老大不一樣,因為他是經歷了『離家』而又『返家』這個過程,同樣在種田,但是完全不一樣了。」(比喻「旅行」對人的影響和改變。)

這個浪子的故事也很感人。我覺得詹先生是理性感性兼具的人吧,在論述很多比較硬的理性部份時,仍會流露出細緻的感性部份。但說到最後,我覺得詹先生把「旅行」說成「人生」了啊。他的結論是,「旅行」這件事是任何人無法代替,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完成自己的旅行。而世界永遠這麼大、大於我們的感知、所以我們永遠「在路上」。

然後,除了知識部份我趕不上(確實無法有其卓越的識讀能力),其他的領悟,我大概都懂了⋯⋯所以沒有太多驚喜⋯⋯

所以,我的生活究竟還會否有驚喜呢?(這什麼結論⋯⋯)


沒有留言: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