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4日

Gregg Araki :: Mysterious Skin



電影裡還是有非常迷人的經典畫面,例如人人都會記得的男女主角一同站在公園裡想像聽見天堂(上帝)的聲音(然後就忽然下起雪來),整個畫面變成黑白色調,背景音樂是超級大聲經典的白色噪音吉他音牆.另一段是男主角在紐約的大街上奔跑,背景音樂也是襯著超級大聲的噪音吉他音響.這部電影的配樂確實很棒,而且導演也有意把音樂放在很前面的位置.除了上述幾段音樂幾乎要喧賓奪主的表現,還有幾段男主角總是戴著大耳機沈浸在緩飇音浪世界裡,很酷.(原來gregg araki也是個獨立音樂樂迷,甚至寫過一段時間的樂評)

電影是改編自小說作品.在網路上查找資料發現原來台灣出版界當年在電影開拍前就先接觸過這本小說.那時同志片在電影圈還是很矇矓的時代,也因此留下非常多令人心碎的影片
Gus Van Sant執導的My Own Private Idaho(男人的一半是男人).

很可惜我最先接觸Gregg Araki的第一部片子是這部.電影當然仍保有若干詩意畫面語言,但內容實在過於爭議.事實上,電影已如同導演自己所說的,儘管內容主題是相當黑暗的,但是他卻以詩意而浪漫的影象語言去呈現.電影裡採用兩條線去談同志及戀童癖等問題.其中一名男孩因為巨大的恐懼逃避而形成他生命中消失的五小時,甚至自我轉化成被外星人綁架的經驗.而另一個男孩因為擁有夢幻美好的回憶反而形成他日後戀愛的原型及擺脫不掉的迷戀...

這正是電影引起極端兩種評論的原因.很可惜我沒有看過導演之前的作品.看了一些其他人的觀點及說法,發現大家都在說gregg老了這件事...(畢竟我只看過他一部).因為他老了所以變得溫柔了(林言,見下),戰戰兢兢的(莊言,見下)...我想等我去找幾部導演之前的電影來看,再看這部的感覺或許會不一樣(?).我認同林所說的"溫柔"這個部份.導演在處理一些(應該是)可怕的回憶竟然能夠處理得那樣唯美而詩意.當然這是因為從男主角的立場來講.

話說回前面提及十年前即有出版商接觸原著小說這件事.查找資料時偶然點到一篇文章,發現作者很喜歡這部電影.再點下去就很驚艷,文字寫得很棒.不僅對電影,甚至對音樂,書籍都知之甚詳.原來是一位資深的前輩(林則良).這篇文章他說gregg老了所以才這麼溫柔,而這部電影或許他該早十年就拍(小說十年前就出版了),而且電影裡一直出現的slowdive也是十年前的老團了.

這篇文章(莊志文)也剖析得很棒我很認同,尤其也把導演個人對於音樂的偏好歷程描述得相當清楚.特別是他認為導演早期拍the doom generation時像憤世的搖滾少年,而拍這部就顯得戰戰兢兢...文中也提到導演歷來電影配樂的幾項偏好,建議對此類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由這篇文章開始挖掘.

推荐聆聽:
mysterious skin ost

沒有留言: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