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告訴我們,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我從來不曾如此想過。或許這只是一句口號。給年輕人或妄想者的口號。否則這多災多難的塵世,教人如何活下去。
最近看了好多片子。藍色茉莉Blue Jasmine,寂寞拍賣師Best Offer,地心引力gravity,現在還在看wings of desire。
其實這幾年才真正開始「看」電影。以前都是看當代片,當代片如宇宙繁星,呼嘯而過。萬事如此。不經過時間考驗與焠鍊,難以見其光華。當然也見到許多人一路走來,就成了大師。
日前在臉書上說,這樣一個時代,特別讓人想念楊德昌。
楊德昌也是這幾年才真正去看。我那個年代的楊德昌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但是當年根本沒看懂在演什麼。這些年陸續看了「一一」,「恐怖份子」,「海灘的一天」,真讓人震懾。
這樣一個讓人絕望的年代,特別需要冷冽的刀鋒思想。所有的絢爛煙火和歌舞昇平,都只讓人陷入更深更深的絕望(還有髒話)啊。
現在在看wings of desire,在此之前,Wim Wenders的作品,我只看過Pina(我實在也太當代了)。
所以暫且將banner也換成wings of desire。
如果有得選,究竟你會想做天使還是做人?
後話:
近日忽然想起黃耀明當年在台發行的「明明不是天使」唱片,發現封面和wings of desire的劇照簡直一個模子來的嘛。看來不只唱片標題與企劃概念沿用此片,直接連影像都沿用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