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最遙遠的距離

John Lennon的妻子大野洋子,於前日即兩人結婚44周年紀念日,
在twitter上載一幅John Lennon被殺時所戴的沾血眼鏡照片。
她稱自丈夫死後,美國已有逾百萬人命喪槍下,希望能將和平帶回美國。
文字及圖片來源:Visual Culture Optical (竟然是眼鏡公司。)(不過我是從樂評人馬世芳的臉書粉絲頁的分享連過去的)

早上在臉書上看見John Lennon這幅染血的眼鏡。是小野洋子拍下的照片。馬世芳說曾在John Lennon Museum見過這幅眼鏡。然後,我們都說「小野洋子」,不是大野洋子。專頁上的譯名似有謬誤。另,「力撐」是「力挺」之意,這個專頁小編寫洋子「力撐槍管」,完全相反。大概是寫得太急了?

想起最近的核能爭議,想起了Before Sunset這部電影。想起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還有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隨手在臉書記下一些文字,想想,還是在blog留下來。


========================================
"This is America,not France".--[Before Sunset]

美國人真的什麼都愛管。自己出兵全世界甚至打去別人家裡,引得自己國內批評聲浪四起。背後說穿都是為了背後更龐大的利益。我們的核能他們也要管(據說幾間核工業大廠皆來自美國?)。

不過,他們連自己的人民都不在乎了。財團為了軍火槍枝利益一樣置全國人民於危險恐懼之下。所以,別國死多少人又關他們什麼事?重要的是這些企業主可以更富有、衝向金字塔百分之一的尖峰。

但是,有那麼多錢又怎麼樣呢?死後多買幾付棺材?還是用鑽石打造墓碑?

日前重看before sunset & sunrise,電影中茱莉蝶兒和伊森霍克聊起她留學美國後返回歐洲的原因是,她覺得美國是一個充滿暴力文化的國家。


有一晚門外傳來可疑聲響,她報警三個小時後警察才趕到,給她的答案是:「妳沒有槍嗎?妳最好去買一把。這裡是美國,不是法國。」

於是茱莉蝶兒回法國了。


談戀愛可以分手,結了婚可以離婚。不愛這個家可以離家出走,不愛這個國家,我可以移民嗎?我有移民的資格和條件嗎?我會愛上另一個國家嗎?不愛這個世界呢?(當然我還是愛,的。不然就不會寫blog了。)

最近生活裡,處處是遙遠的距離。與人群愈走愈遙的時候,不免心生恐懼。但事實上,我是十分庸俗一個人。所以還是可以繼續生活下去,我想。

Before Sunset 原文劇本:http://www.script-o-rama.com/movie_scripts/b/before-sunset-script-transcript.html

冷靜過後:

最近才開始讀「我在底層的生活」,很好的一本書。但是,金字塔的人會想讀這種東西嗎?所以讀來讀去的是否都是同路人?所以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否永遠無法消弭?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美國的立國精神就是以"個人"的立場出發, 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掌握自己生命, 不被政府機關所控制, 他們最害怕的是無法掌握自己被迫要聽命行事, 這是當年的移民大老遠逃離歐洲的初衷, 至於危險不危險那是其次了, 你該聽聽他們唱的國歌歌詞, 這是勇者的家鄉!

C 提到...

謝謝匿名者的留言
你的觀點是我從未思考過的角度
也是另一種美國觀點
有空或許我也該來研究一下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