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time dreamer and editor, part time journalist and writer, Based in Taipei, Taiwan.
Focus on art and culture, lifestyle, music , film, travel .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nytime.
and most of time I am here now:
https://medium.com/@Yannyang
More about me ? click the button below
mail me :: happycher2046@gmail.com
//任何合作想法或發案需求歡迎來信//
2010年4月25日
十月圍城 (1) : 抉擇與重量
昨天看了[十月圍城].
初始並沒有想看的慾望.以為就是一般的[港片](而今[港片]是否存在,也成為一種可資辯證思考的文化題目了).但是看見幾位推友/網友的討論,都將此片引申至國族隱喻,香港與中國等方向,我這就有點好奇了.當然,也看了不少電影拍攝的相關花絮.例如監製陳可辛與導演陳德森的訪談,十年磨一劍的辛酸,甚至十年過去演員的更動等等.
藝術的美好(或原罪)有時來自於曖昧性與想像空間.[十月圍城]受人稱道的原因在於,它不僅是一部表現亮眼的商業票房電影,深入挖掘,也可以說是富含多重隱喻的政治電影.這點在網路上已經可以找出超過十篇以上的論述,如果有時間我會一一貼出link供大家參考.
至於我自己,我看到的仍然是比較商業(或無政治想像)的單純電影意旨.如果比較單純來看的話.眾所周知,本片是六個義士救一個人的故事.就如導演陳德森當初找錢募資時的初衷一樣,這是充滿商業元素的點子.放到好萊塢也會是一個非常漂亮而成功的點子.但是香港來拍,就有了最不一樣的位置.首先,六個人救的這個人,不是別人,是孫文.這個人的設定就扭轉了全片的氣氛與重量.而最有趣的是,片子裡起用了大批中國與香港的演員,唯一一位來自台灣的演員,在片子裡最後成為了孫文的替身.這部[港片]引起的連番政治影評,大多聚焦在香港與中國的交鋒,電影裡唯一的台灣演員最後卻是孫文的替身--當然也是一位非常熱血激昂的革命青年--這點我覺得頗堪玩味.香港如今是怎麼看待台灣在兩岸三地扮演的角色呢?
再回到電影本身來談,電影裡有兩處對白我還滿喜歡的.一是代扮國父的熱血青年李重光(唯一的台灣演員王柏傑飾)與家僕阿四(謝霆鋒飾).另一是重要角色富商李玉堂(硬底子實力派中國演員王學圻出飾)及片中少數骨血沒空間舖陳的奇妙角色劉郁白(黎明飾)--必須說片末打戲有一場讓他飄然佇立石柱之上,我個人覺得有些突兀及爆笑....但能明白是票房所需要的角色及安排.
電影採時間倒推,但是順述的進程.在能[影響四萬萬同胞的未來]的關鍵的那一天到來之前的對話.在狀況內的,愁苦慨然;在狀況外的,各有思量.
富商李玉堂為了招募各方好漢前來赴義,最後請了片中(最莫名其妙)的一位高手現身壓陣.這位他口中的[劉公子]在電影裡形貌模糊,過往全無交代,僅僅家僕阿四說[為了一個女人]就被李玉堂打斷.為了劇情張力及前後對比,黎明在前段皆以大鬍子的蓬頭垢面造形現身.(果真人物處理裏外一致都很模糊).在"大事發生"前一晚,李玉堂帶幾瓶老酒去與他談心(看不出李找他"談心"的必要,可能只是為了"交代"一下劉的來歷,否則接下來他赴義也掛了,沒空間交代了.)
李:為了一個女人,值嗎?(指他面容枯槁,行屍走肉生活)
劉:為了明兒的事,值嗎?(指"國家大事")
這兩句對白輕巧點出每個人生命的重量,生活的意義.小愛大愛皆是個人選擇.我認為沒有高下之分.電影的結局一樣在詮釋這樣的價值比對.
李:阿四你知道嗎?你說你每晚閉上眼睛,想到的是阿純的笑.而我每天睜開眼睛,想到的是中國的未來.
這句對白看似煽情.監製陳可辛也說,劇中有些對白看起來會覺得煽情誇張,但放在那樣的時代背景裡就不會讓人覺得矯情.訪談裡他還提到,現在很多人談到"愛國"似乎都覺得好笑或荒謬,但是他從來是個華僑,這種身份國族的認同反覆在他生活出現,"愛國"對他是理所當然,更可以說是一種情懷.(待續)
分類|tag
[浮光掠影] film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新的部落格版面好看!
感蝦~
但我還在選擇~
目前好像還是太花又太歪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