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5日

轉貼:窮人擁有海風

又來轉貼了!!

楊儒門這個人雖然極具爭議性,但是這篇文章實在寫得很好--不僅傳達社會人文關懷,作者本人文筆優美,功課又做得很紮實--所以忍不住又來轉貼,而且擔心日後無法聯結,姑且全文貼過來.找不到作家吳音寧本人部落,否則一定懇請轉貼並引用.

附註一下,這位吳音寧就是負責將楊儒門獄中書信編輯成書的作家.今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出的是第一篇而已.

窮人擁有海風 青年楊儒門 吳音寧  (20070625)

所謂的「白米炸彈客」事件,隨著總統的特赦,在社會上再起爭議──不僅是司法人員的憂心而已,即使左翼基進馬克思團體「新世代青年團」也強烈質疑其暴力手段(詳見「新世代青年團」網站http://youth.ngo.org.tw/)。稻米農作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可以從神話、信仰、民俗、生活、土質景觀等等諸多課題予以探討,個人的生命史,當然也是其中的重要層次。所以,本刊今起推出首屆的「人間新人獎」得主,親訪「白米炸彈客」,運用文學的筆法,撰寫其啟蒙時代的故事,提供各界一個觀察的面向。──編者

●窮人擁有海風,以及海風中的性格

「那一年我十九歲,一個因為家裡經商失敗,寄住到外公家裡的小孩。」楊儒門在信中回憶道,就讀秀水高工三年級時,因為父親車廠倒閉,欠下一屁股債,十三間地下錢莊的人屢屢登門討債,甚至到學校綁走楊儒門的大哥楊儒欣,要脅楊家還錢才肯放人,三天後,楊儒欣自行脫逃,楊父楊母(不久後正式離異)也各自躲債去,少年楊儒門則不得不休學,「出外工作,賺錢養家」。

一個高工肄業、沒有家世背景、沒有人脈、身強力壯的窮小子,能找什麼頭路?他騎著五十CC的摩托車(他稱之為「小叭叭」),到溪湖鎮上工,跟著工頭四處去替別人的房子按裝光潔滑亮的大理石板,其中,台北圓山飯店遭火燒,十、十一、十二層樓地板要重鋪,也有他的汗水滴落在裡面(雖然如同所有工人的汗水一樣,蒸發不被命名與記憶)。

下工後,小叭叭從溪湖工作處回到外公家,「如果是走二溪路的話,要繞一大圈」,因此楊儒門大多「抄糖廠甘蔗園裡的小路」。一條,穿過兩側蔗田生長著收割著,穿過花生田與蕃薯田,穿過蘆筍、甘藍、韭菜花、荷蘭豆、紅蘿蔔及蘿蔔等,這裡一塊那裡一畝的、每天都在變化樣貌的產業道路。西瓜苗匍匐著,水稻田波動著浪,波動著清晨的露珠與黃昏的光,而東南亞來的火龍果,攀附紅磚瓦牆,像同樣東南亞來的外籍新娘,在農村裡落地生根。

路旁也仍然可見搭起棚架的葡萄園,葡萄藤及葡萄葉鋪覆過棚頂,垂下一串串被保護著的葡萄;曾經,二林是島嶼的葡萄王國啊!也曾經,海口孕育人稱「葡萄蟲」的民意代表(中盤商),在一九九七年公賣局停止透過農會向農民收購葡萄時,帶領葡萄農抗爭。

他的小叭叭繼續往前、往前,催著油門,看見田地上,遠遠近近矗立的高壓電塔,拉出電線橫亙過天空。看見路旁一小間土地公廟,特別在他入夜後才回家的途中,亮著昏紅的燈光。看見木麻黃、竹叢及天黑之前,做著各種田裡工作的農人們。一條蜿蜒的產業道路,江湖沿途,穿過夏天,乾旱炎熱,穿過冬天,東北季風夾帶沙塵及鹽分,又冷冽又強悍的呼呼吹動。是風頭水尾的所在,《二林鎮志》上記載,尤其「萬興、舊趙甲、萬合一帶……沙丘隨風移動,鹽分又重,最不利植物生長……入冬後的九降風,使居民飽受風沙之苦,外出不便」;是楊儒門成長的所在。

他的小叭叭回到舊趙甲──舊趙甲聚落又細分為一番、二番、三番及日本殿──在新生國小旁的十字路口轉個彎,轉入一條更小條的柏油路,路旁一棟圍起水泥牆的透天樓仔厝,是座落於田地上的外公家。

素灰牆面的樓房,面向一小塊水泥曬穀場,延伸至牆,牆的內側留有一道泥地,種植九層塔、矮灌木、九重葛等花卉。有一間塌掉半邊屋頂與牆壁、傾頹的磚瓦平房,仍留在稻埕邊角,沿著那裡的走道,走到樓仔厝後面,便是楊儒門幫忙外公務農的水稻田。田裡稻作已收割,正等待播下綠盈盈的新秧,不過在那之前,刺骨寒風仍然呼呼的吹動。

吹動暗光鳥傳來啼鳴,穿動田雞放聲鼓譟,穿動曬穀場旁莿竹嘎吱嘎吱的彎腰作響。

「風頭水尾的這塊土地,不單是要和風作戰、和水作戰,也必須和鹽分作戰,否則作物的成長就無望。」呂赫若在一九四五年發表的〈風頭水尾〉一文中,寫到海口農人在「如此嚴苛的自然中,強烈感受到生存的氣魄」。海口孕育海口人的特質,雖然海口少年還不清楚自己身體裡潛藏的作戰能量,像防風林在強風中求生的能量。

他「哆嗦著身子,雙手來回摩擦,抓抓耳朵溫暖著臉,迎向冷冽的北風,放慢大地的腳步,卻無法安撫一顆焦急的心。」竹林在擺盪,「傍晚的天空,透著紅,帶著灰濛濛的蕭瑟感」。少年楊儒門「在晒穀場上來回踱步,引頸期盼每一部從交叉路口轉進田間小路的車輛,帶來舅舅阿姨的身影。」

但「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焦急的心,慢慢轉為確定。」確定了這一年,除夕夜,「滿滿一桌子的菜」,只有阿公、阿媽及少年楊儒門「三個人圍坐在飯桌旁,默默地夾菜、吃肉、喝湯。」他「想說點話來緩和一下嚴肅的氣氛,聲音卻卡在喉頭一句也說不出來。」

是九○年代中的農村,是七○年代末就已被學者專家宣判「前景黯淡」的台灣農村。

吃完年夜飯,祖孫三人坐在樓仔厝的一樓客廳,正對電視機,讓特別節目「虛弱的提醒今天是除夕、是闔家團員的日子、是守歲的時候。」不到十點,阿公阿媽就去睡了。楊儒門獨自上樓,「坐在二樓的女兒牆上,雙手按在牆頭,雙腿划著萬縷的思緒」。他想起「阿公的手,在今年稻穀曬乾、裝袋、過秤的時候,被收購稻穀的販仔,不小心用搭鉤弄傷右手,血,一滴一滴從手背滑落」,但「當時,阿公也沒說什麼,用水沖了沖,看了一下,繼續俐落的用布袋針縫著每袋稻穀的布袋嘴。」

他疑惑著,到底是「什麼樣的定位,污名化了留在家裡幫忙的孩子身上」、「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發展,形成了最重視家庭生活的鄉下,老人家日日夜夜盼望著一子半孫陪伴左右的心願,成為奢侈的空想妄想……。」

他「很想留在鄉下,陪伴年邁的外公」,可是又感覺自己像「無根的浮萍,暫時棲身在緩水處的岩石旁。」

「抓了兩把年尾收成的花生,曬乾但沒有煮熟,要當成來年的花生種,準備播入田裡用的」生花生,他用僵硬被凍麻的手,「剝著花生,丟入口中嚼著」。少年楊儒門咀嚼著帶點甜味及青鮮味的生花生,也咀嚼滿腔思緒「像海潮,一波波湧上心頭,漫過沈悶的夜色」,他坐在二樓的女兒牆上,隨手將花生殼,往下丟到竹林腳。莿竹仍然嘎吱嘎吱的作響,海口的九降風仍然呼呼地吹著他的臉、吹著他微微顫抖的手、吹著他的眼,望像漆黑的田地,點點燈光似乎也在搖晃著。

他的耳際盈滿風聲,從小熟悉的總是四面八方而來的強勁風聲,不久後,風中會漾起新年炮竹霹哩啪啦的聲響。命運──如果有的話──看望著這個、彼時對未來一無所知、「對一切,完全沒有把握,更談不上任何希望」的海口少年,過完年,台灣歲十九歲;而江湖,來到時間經緯座標的一九九六年。

●窮人擁有自由,以及自由的茫然

江湖沿途,一九九六年,日後交惡的李登輝和連戰,當選中華民國首屆民選正副總統,日後被判刑潛逃的劉松藩搭配王金平,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而自一九九四年底,像連環爆,因基層金融機構(尤以農會佔最大宗)違法超貸冒貸,爆發的擠兌事件達五十多起,遍佈島嶼(尤以彰化縣最多)。

網咖正在深入到農鄉,休耕的農地正在擴大面積。菸酒公賣局正在停止向葡萄農收購葡萄製酒,水利局公佈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全台地層普遍下陷,譬如在楊儒門的家鄉二林等海口地帶,以最大年平均一百七十公分的速度,在沉淪;沉淪的,也許也包括腳踏實地等人格特質?抑或因為腳踩的土地正在崩落,更激發對應之道?

「家裡遭逢重大變故」,日後楊儒門寫到,「有人問我,難過嗎?重大的打擊承受得住嗎?我和弟弟討論過,家裡大概只有我們兩人是開心接受的。」突如其來的轉捩,他不止接受,更感覺好像是老天爺暗中應允了他的祈求,不需要特別去「突破」,就收走他原本討厭的、一成不變卻沒有勇氣改變的穩定生活。失去爸媽的庇護,同時也失去束縛,沒了錢、沒了後盾,沒了學校也沒有文憑認證的「知識就是力量」,更沒有什麼好放不下的顧慮;像離根的浮萍,擁有自由,以及自由的茫然。

他靠青春體力,找到按裝大理石的工作,清晨出門,有時候到外地(如台北)上工,工寮一住好幾天,有時候在溪湖附近上工,往往到夜幕低垂,月娘升起陪伴時才回到二林舊趙甲的外公家。

一條熟悉又變化中的產業道路,江湖沿途,摩托車往返著,「說不上甘願或不甘願/來來去去的轉動中/路旁的稻穗,已不知黃熟了幾度」(引自吳晟〈十年〉),上工下工,他的吃食習慣固定,三元豬腳飯,一餐兩碗飯、兩碗湯,通常晚上回家還要再扒一碗飯、一碗湯。溪湖市場旁的麵線糊,或者偶爾和朋友去吃楊仔頭及阿明羊肉爐,偶爾去釣蝦場坐坐,偶爾帶著釣具到王功海邊釣魚。雖然他從小不敢吃魚,國小畢業前,還為了好朋友強迫他吃魚卵看看,揍了好朋友一拳。

他自述,「到快上小學的階段,最大的興趣是吸大拇指……」,為此,他「阿媽想了很多方法,包括在長袖衣服的袖口縫上手套,都無法根除」。上小學後,他「作業不寫,常挨打」,每禮拜二、四大家樂開獎日都不能出門,因為家裡做大家樂簽賭,必須留在家幫忙。

「國中平淡,」他說,「幾乎沒啥可提」,倒是他阿母回憶道,不知道為什麼,國中後楊儒門變得很愛講話,日後他也多次調侃自己,「愛辯、愛扯、愛哈拉的舌頭」。然後考上秀水高工電機科,有一次、第一次和朋友去打工,暗戀上工廠的女同事,直到當兵,寫了一封七張信紙的表白信,「不過石沉大海」。(1)

原文出處:
中時人間副刊

2007/06/29 update:後來發現苦勞網有收錄全文.

收錄此文共享:MyShare HemiDemi Del.icio.usfurl 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 technorati

沒有留言: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