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

我知道的與我所不知道的

看完revolutionary road,我很感動.感動故事裡描述april與frank兩種不同的人格典型與衝突.但是後來我發現,好像有些人看到我沒看到的東西.後來更發現,原來我看到的遠不如他們看到的.是我所知道的侷限了我的世界與視野.而我自以為我知道的很多很多.當然也沒那麼多.而這世界上還充斥那麼那麼多知道的不見得比我多卻自以為已經知道很多很多的笨蛋.(關於多在哪裡,可以看一下本期破報李幼新的影評,儘管談本片只談了少少幾句)

我不明白原著是否真有此意,又或者是評者知音或是讀者論.但仔細想想,是真的.一點沒錯.april飾演的是五0年代的女性,據說那個時代的女性多半是家庭主婦,犧牲自己的理想人生以圓滿當時社會價值的建構與預期.所以後來april才會崩潰.這點女性主義的剖析讓我恍然(卻還沒有大悟).在我的認知裡故事傳達的問題似乎已超越男女,而純粹是人與人之間價值觀的問題.但我同時覺得奇異的是,從小到大我有很多接觸女性主義論述的機會卻都放棄,不明白是潛意識的抗拒或覺不可能改變.後來想起另一部亦是改編小說的電影"evening",想想也是女性主義?再多想起來,原來好多電影都是女性主義觀點/論述者?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女性論述觀點很常見,尤其是在美國電影裡(問題又出現了,我看的他國影片太少了.觀影經驗再度"受侷限".所以是當年的美國女權較遲緩?其他國家女權較平等或反之?否則為何在他國電影為何較少女性議題論述?而這類問題又有哪位"完全不受侷限"的專家能回答?而且不只是觀影專家還要身兼女性專家).再追溯起來,原來"麥迪遜之橋"也是囉?(我大概可以仿效李大師看每部片都從男同志觀點出發去看每部電影的女性觀點)

另外,在膝關節部落格裡見到他談"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提到最後一段,我想起這部其實沒那麼喜歡的電影之所以最後覺得還算好看的原因,其實就是最後一段(以下有雷).

最後一段其實我傻眼,因為感覺很像一般的商業廣告...好跳TONE.但是旨意很動人也很催淚,重點是這段話是實話,說到我心坎裡.我一直認為人都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才是最完美的結局.一個人放錯位置只會過著痛苦又不對勁的生活.只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基本上就是一件難事.

“Some are born to sit by a river.”
“Some have an ear for music...”
“Some are artists...”
...And we see Captain Mike... with his tattoos --
standing on his tug...
“Some swim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we see Elizabeth Abbott doing just that...
“Some know buttons...”
...We see Thomas Button holding a button in the palm of
his hand...
“Some know Shakespeare...“
...Tizzy reciting Shakespeare...
“Some are mothers...
...Queenie pointing at him...
“And some people can dance...”
...And we see Daisy dancing... forever young...
(以上轉自電影官網劇本)

翻成白話就是:有些人天生擅長音樂,有些人天生就是藝術家(他遇見的船長在身上刺龍刺鳳自翊藝術家),有些人天生擅於游泳(他暗戀的一個游泳高手女子),有些人天生擅於做鈕扣(他父親是鈕扣大王),有些人天生就是莎翁專家(他的養父熱愛莎士比亞),有些人天生擅於做一個母親(他自幼被生父棄養,是撿到他的黑人媽媽一手扶養他長大),有些人天生就擅於舞蹈(他此生最愛的女人)...

最後他也在他最愛的女人daisy的懷抱裡,閤上了眼睛.

沒有留言: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