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戀情在初初發生時,總是顯得那樣美好。像是在不經意之間忽然聽到初戀時動人心弦的定情歌曲,像是在冬季一場大雪裡忽然得到的一杯溫熱的咖啡,像是理察林克特給我們兩部經典的愛情電影。
很多人不明白,兩個人從頭一路走到尾,不停不停地說話的電影到底有什麼好看?或許就如男主角傑西一開始所引用的女作家吳爾芙所說過的話一樣吧?她說:「人的一生就是許多生活細節的總和。」這確實是一部迷人且動人的愛情電影。僅僅是兩個人不停地不停地說話,我們就這樣跟著男主角傑西和女主角席琳一起渡過了九十分鐘。你或許說這樣不會顯得過於叼叼絮絮嗎?但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叼叼絮絮的生活中渡過的,不是嗎?而且許多人終其一生在尋找的,也不過就是能連續三天三夜沒日沒夜天南地北亂聊的另一半吧?
當然,如果真的以呈現生活中細微的部份為主體,電影想必會悶到極點。這部電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是一部「愛情電影」,而且找來了俊男伊森霍克(Ethan Hawke)和美女茱莉蝶兒(Julie Delpy)一起主演,光是畫面就很賞心悅目了。之前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劇情內容是由一段火車之旅開始,這次的場景則選在旅人們最愛去的幾個浪漫的經典城市之一:巴黎。不過「愛在日落巴黎時」並沒有著重在巴黎幾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經典場景,畫面既不特別明亮,色彩也沒有特別鮮艷。場景只有男主角傑西舉辦簽書會的地點,莎士比亞書店;兩個人邊走邊聊穿梭而過的無數條不知名的巷弄;咖啡館,塞納河及聖母院;船上,車上;然後就是女主角席琳的家。其中聖母院還是出現在傑西拉著席琳去做她口中「觀光客才會做的事」──搭船遊河經過的途中。
導演理察林克特向來就偏愛這種無所事事的內容,只不過這兩部電影處理的主題是「愛情」,自然就顯得多姿多采一點(關於導演廢人風格式的電影剖析,請見何瑞珠的「《搖滾教室》及理查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導的廢人電影」一文,註1)。就好像什麼平凡無奇的事情到了戀人眼裡就彷彿被仙女棒點化過一般的新鮮,愛情原本就能挑起我們內心深處最浪漫溫柔的那個部份。
最特別的一件事是,在這部電影裡,男主角伊森霍克及茱莉蝶兒個人涉入的部份都頗多,編劇也由導演及男女主角共同掛名。例如戲中的傑西已結婚生子,戲外的伊森霍克則已和烏瑪舒嫚結婚並產下一女;戲中的席琳曾去紐約大學讀書,戲外的茱莉蝶兒也曾在紐約大學就學甚至交出執導作品。戲裡的席琳愛彈吉他愛唱歌,戲外的茱莉蝶兒則已於二00三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而且片中出現的三首歌曲皆選自該張專輯,且都是她自己演唱並作曲的作品。事實上這部續集電影早已在導演及男女演員三人心中成形,幾年來藉由電子信件不知討論過多少回(註2);至於片頭及片尾兩首作品是否為茱莉蝶兒特別為本片所寫也不得而知。不過不管答案是什麼,這兩首由茱莉蝶兒創作的英文歌曲,都充份捕捉住了男女之間那種稍縱即逝的火花及令人留戀的感覺。而就像王家衛與他愛用的幾個巨星演員一樣,所有參與過電影的演員都難免將個人經驗轉化其中,我想導演也不免從他們的公眾形象或私生活去取材。
看電影的時候,特別會被逝去的時光之流這樣莫名的愁悵情緒給打動,這是這部電影最令人唏噓且別人也奪不走的成功因素之一:時光。因為電影外的人物(包括導演和兩位男女演員)及電影裡的角色(傑西與席琳)都同步經歷了九年的時光。而戲外觀影的我們呢?也同樣經歷了再也無法重頭來過的九年時光。這樣的電影所帶給我們的,已不只是類似「同學會」那樣的感動了。
「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日落巴黎時」同樣以愛情為主旨,同樣是一路隨場景及不同的交通工具推移出的「交談式電影」。雖然其中所指涉到的戀人情境有很大不同,但卻同樣令人著迷。前者男女主角同樣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火車上發生短暫的邂逅,於是下車同遊美麗古蹟,一路交談交心,並訂下半年後再相聚的美好卻夢幻的約定。這當中當然包括了許多男人與女人之間彼此產生好感的那種欣賞,悸動,彼此試探或者棄械投降的部份。就像傑西與席琳初次發生關係前,席琳產生的猶豫。她說:「我想我們以後不會再見面,所以──我不想和你發生性關係。我不希望將來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仍然還想著你。」而後她又說:「也許女人才會這樣吧,這樣真不成熟。」傑西說:「我們會再見面的。」席琳笑著回答:「我不希望你只是為了想和我上床而說謊。」而到了「愛在日落巴黎時」,兩人甚至為了當晚有沒有發生過性關係而爭執──當然這又與兩人心裡是否重視九年前的那一夜有關。電影將男女初初相戀時的那種猜疑,不確定,不安全感,期待等心情刻劃得相當細膩。而關於愛情的辯證常常會在兩性間的戀愛觀點及男人女人大不同的天性本質上打轉,這也是兩部電影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