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

[diary] days of being wild

 六度分離理論,近日在我身上不停應驗,我成為標準活體範本。其實這理論很有基底,畢竟人與人若老在同一個圈子打轉很難不遇到。說浪漫一點是命運,說玄妙一點是磁場

 除了網路六度分離的實際驗證,事實上我的生活裡也多次應驗。人說相逢自是有緣實是句屁話,其實是因為你們都在同一個圈子打轉而已。不過也有我想見的人卻始終沒再遇到,所以呢?

 之前在職場上仍在走跳時,就發生過好幾次。第一回是進入音樂雜誌後,去參加某大音樂頻道舉行的記者會。那時離開電影公司已有一段時間,卻和一位在電影公司任職時互動頻繁的知名翻譯(影評人?其實不太覺得她的東西是影評)在洗手間裡相遇。她看見我很誇張地說:「哇,妳跳槽啦?動作這麼快?」我對「跳槽」二字有點敏感,事實上從電影公司到音樂雜誌是屬性不同領域也不大有關的兩個領域,而且中間也相隔一段時間,跳槽之說其實與狀況不太符合;不過在這類應酬性質的社交場合也說不出什麼交心的話。只是當時我的主編正在洗手間裡,這位翻譯的話令我有點小尷尬。這或許也算所謂洗手間的八卦吧。

 第二回,是短暫的在某網路公司跑電影線,又回原先曾任職過的電影公司跑新聞,不過那時原電影公司已擴大規模,跨界做起電影台,人事改組,老同事也不復見。倒是又遇見之前曾在某西洋電影有線頻道幫忙時認識負責配音的一個男生,在電影台擔任經理。不過這間電影台後來也倒了。

 第三回,則是現在這間公司。我竟然又遇見先前在電影公司任職時結識的記者C先生。當年我們都是初入社會,大概因此相處較其他老鳥記者融洽許多。我到現在還記得當年他跑坎城影展時,從坎城打電話給我時的情景。我離開電影公司後,仍常在報紙上見到他的名字。他後來改跑藝文線,我雖然轉進出版業倒也沒機會和他碰面。沒想到最近在新公司竟然又遇到他。我主動和他打招呼,他記不起我是誰。這也合理,已是十多年前往事。他跑了十年新聞見過多少面孔,我則是離開電影公司後就不曾再與媒體打過交道。

 和他打招呼時,他很生疏而客氣的,立刻拿出名片和我寒喧。我望著他覺得他變得世故了。當年那個年輕的男記者到哪裡去了?或許人都是會變的,生活會磨難我們的靈魂,耗損我們的能量。我但願這種事不要在我身上發生。

 命運會帶我走到哪個地方呢?我很好奇,同時滿心期待。

 (雖然我也挺相信基努李維在電影Something's Gotta Give裡飾演醫生時的一句台詞:佛洛伊德說,這世界上沒有意外。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沒有留言: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