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26個美國女設計師的靈感工作室 | Where Women Create (3)

(我幾乎把這本書的設計師摘完了!而且我還做成線上[實境互動]版,喵的~)




[你可以迷失在所愛之中.]

將電話隔絕在工作室以外的地方,或在花園中工作,將櫃子裡塞滿玫瑰花盤子,維多利亞時代的明信片等激發靈感...

[粉紅色玫瑰就是有種魔力.]

Cindy Ellis (http://www.cindyellisart.com/)




相對侷限的空間不會阻礙創意,反而能激發創意.[你必須向內挖掘.我比較需要想像的空間,而不是工作空間.重要的是,真的創意空間是在你的裡面.]

Sandra Evertson (http://sandraevertson.blogspot.com/)

2010年8月29日

詹宏志:讀任何一本書都是為了改變自己(梁文道X詹宏志)

這篇查不到出處,我有用紅字標出(我認為的)重點.

訪問:梁文道 協力:潘詩韻 攝影:謝至德、陳建仲
 

對一般香港市民來說,詹宏志是近年《壹週刊》上的新進專欄作家,最擅長的就是評析全世界各種流派的偵探小說;但是對所有喜歡讀書、關心出版的讀者而言,詹宏志則是一個驚人的奇才,早年是台灣有名的文學評論人,後來則是出版界的革命家,一手促成了「城邦」集團的出現,更熟悉他的人還能數出他是雜誌《PC Home》、華文世界第一份網絡報紙《明日報》的創辦人、侯孝賢與楊德昌的電影策畫人、「滾石唱片」黃金時期的老總及傳統電視台和割據一方的大報也都曾留下他的身影。

無論走到甚麼領域,詹宏志總給人一個停不下來而且永遠指向未來的夢想家印象。然而,不論他的身份又有甚麼新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他是一個讀者,而且是個幾近全能的精練讀者。難得遇到這種人,我們當然想向他請教一些讀書的方法或祕訣;可是詹宏志的讀書能力是一種天賦,而天賦是學不來的。真的要學點甚麼的話,倒不如學他的態度─一種寬容的讀書態度。當然,他那股終身學習的動力也是可以效法的,雖然我很討厭「終身學習」這四個字,因為我們香港人把它變成了終身考文憑的意思,是恐懼失業的中產階級與面臨經濟轉型的無助勞工的專用詞;不過在我所知道的人當中,又的確沒有多少個能夠比詹宏志更擔得上終身學習的典範。

梁文道(梁)/詹宏志(詹)


梁:離開了出版業,你現在的工作是甚麼?

詹:我現在的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初它只不過是一個雜誌的網站,後來變成了一個portal(門戶網站),現在則成了全台灣最大的e-commerce(電子商貿)的公司,光是去年就有六十幾億(新台幣)的生意,是台灣一個較為活躍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它的業務有點複雜,除了是一個e-commerce的公司,也是一個portal,更是internet telecom(互聯網電訊),在台灣做Skype(互聯網手機)的服務,也做Skype的device(設備)。沒想到我現在也開始做硬體,這是三十年來從沒做過這種事。

梁:真的沒想到。

邊做邊學


梁:我想很多人看到你過去幾十年來做的事情,都會覺得你走在時代的前面,做了很多既大膽又富開創性的事情。比如說Skype電話,你剛才也說這是三十多年來第一次做硬體。這是一種冒險性格嗎?

詹:T.E.Lawrence說過,有人睡覺時做夢,有人醒着做夢,而醒着做夢的人比較可怕,因為他真的會去做……,我想這可以解釋為甚麼有時我會把局面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不知道自己是醒着做夢,還是糊裏糊塗的在做。就像我看Skype,裏面好像有一股動力要往前走,但卻沒有人願意去把它釋放出來,也沒有人相信。如果有人做了,我可能就不會去做;但如果沒有人做,我就會很好奇,試試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可行。回想起來,有點天真,這也是決定了我過去做對的和做錯的所有事的命運。

我原來是一個寫文章的人,然後我做了編輯,我發現為甚麼我們同行覺得有些書很好,但真的賣不出去,那到底是我們的市場行銷出錯,還是社會本來就和我們格格不入呢?我有一種好奇心,也想讓所有人知道,我們的編輯必須自己跑出去賣書,才能知道我們想的事情是對還是錯。

2010年8月27日

26個美國女設計師的靈感工作室 | Where Women Create (2)



Wendy Addison (http://www.bayberrycove.com/wendyaddison.html)

要啟動你想像的旅程,必須切割出一個私人的空間和時間,就算只是躲在衣櫥中,速寫一個小時也好.




Kitty Bartholomew (http://www.kittybartholomew.com)

透過只收藏一定派得上用場的材料,以平衡創意靈感.放棄那些你並非完全熱愛的[寶藏],或者是那些你不會馬上用得到的東西.



2010年8月26日

26個美國女設計師的靈感工作室 | Where Women Create (1)





我實在沒有更多的空間來堆放我的物件了...無論是書,CD,衣服,各種莫名其妙的配件及雜物.就如先前去逛藝博會的感想:在你有能力購買藝術作品前,先買一間能放置並保存藝術作品的豪宅吧!!!

我已經儘量克制自己的消費.去圖書館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所有的書都不必花一毛錢,而且都存放在一個不屬於你,但你卻隨手可得的地方.

昨天在圖書館隨手翻到幾本書,便借了回來.上個星期在中山捷運站的曬書場已經買了一堆手工書.不知道我為什麼,我既沒有手作經驗,沒有工具也沒有空間,但是倒滿喜歡這些書籍.中山捷運站的地下街,近年持續經營折扣書系,有不少出版商已經進駐,而且時常不定期舉辦回頭書的清倉大拍賣,偶爾去逛逛也能掃到不少好貨.自從中山捷運站的政大書城結束營業之後,這塊曬書場的出現算是小小轉移我的書籍消費慾.而最近政大書城又即將結束師大及公館兩間分店,這個消息已在網路上紛騰一時.

言歸正傳.田園城市在台灣的創意文化書系市場裡,我個人覺得厥功至偉.因為在印象裡,就是他們首先出版了王怡穎的[玩心大發],介紹了歐美創意市集文化,而間接帶動台灣近年的創意市集風潮的興起.他們的出版品也持續關注在藝術,人文,影像等領域.上個星期經過中山曬書場,赫然發現他們在做回頭書特展,5本以下49折,5本以上38折,於是就抱了5本手工書回家.

不合時宜的哀愁 (2) Art Taipei 2010







這個男生的作品也很厲害.他選用了許多首詩作,處理成點字,然後再搭配上音樂盒的手動設計.現場有許多民眾都十分好奇地走近,實地操作.



2010年8月25日

不合時宜的哀愁 | Art Taipei 2010 (1)

首先要感謝在推特上認識的新朋友P.如果不是她的邀請,我大概沒機會踏入這次台北藝博會(http://www.artsdealer.net/).展期只有5天,實在太短了.我想大概是世貿的租金和檔期問題,當然還涉及到各個參與展出的藝廊及藝術作品等各種技術層面問題...不過這樣的展覽做一次要費不少工夫,5天實在有點可惜.

據我以前接觸一些藝廊的經驗,其實很多收藏品的買家都是金字塔頂端的貴客,他們與藝廊自有門路,根本不需透過藝博會這種大眾藝術活動場合來介入.搶手的珍稀藝作,甚至一有風聲就被訂走,買家們連搶都搶不到.不過這次藝博會最難得就是在於幾乎集合了全台灣的藝廊,以及中國,韓國,日本,泰國,西班牙...等地區的藝廊一起參展.你可以想像那種場面有多麼盛大.小小的世貿怎麼能容納下那麼多間藝廊.雖然藝廊經營是很商業化的選項,但是藝術家的作品自然不脫藝術作品美好的本質.走進擁擠且略顯凌亂的會場,我仍然被空氣裡瀰漫的藝術靈魂深深撼動.

每間藝廊幾乎只有一些空間來容納作品,更別談要塞下多少藝術家的大作.比較吊詭的是因為藝博會是以[藝廊]為單位而非[藝術家],所以現場從新生代一直到已經作古的瑰麗珍品都涵括在內.我和朋友P都抱持著逛逛走走的態度,事後發現大錯特錯.因為這小小的空間裡容納得何止是藝術作品.數以千計的藝術家的靈魂都在衝著我們說話,我在許多美麗得令人落淚的作品前駐足而不忍離去.但是我們只擁有短短幾個小時,根本只能走馬看花.下回再有機會,我大概會做好全天入場的戰力全開模式.其實會場中央備有臨時用餐區,還被我取笑數落了一頓,但事後回想確實有其必要(雖然位置實在很值得商討).

因為作品實在太多太美妙,我只能隨緣拍下幾張.進場前我和朋友P都怯怯不敢拿出相機,討論起著作權的問題.正如日前我在部落格BSS演唱會提及的問題[演唱會能夠拍照錄音錄影嗎?],我們對於藝術作品能否被攝影也持保留態度.我和朋友P隨後繼續討論,一致認為其實拍照也等於某種程度的傳播宣傳.而且這還能討論到CC創用的範圍.在不做商業用途,且標示著作的情形下,有限度的傳播其實是被許可且接受的.

當然現場有許多藝廊是不接受也不允許拍照攝影,他們會掛出一個[禁止攝影]的牌子.這就是很明確的告示舉動.如果藝廊本身有宣告行為,那自然沒有商討空間及模糊地帶,民眾必須乖乖遵守.

以下就貼出我當天拍到的幾張.當天會場區分為多種展區,我拍到的應該以「台灣製造-新人推荐特區」為主.所有的作品我都直接打出藝術家名字.其他國外藝術家的作品,我也儘量將藝術家名稱直接攝入,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google.

藝博會當天,我對這個女孩的作品印象深刻.她將所有我們日常生活的場景,全數融進各式各樣可口的蛋糕裡.現場人潮不少,大家爭相拍照留念.這些美好的藝術作品,買不回去,能拍回去大概也能聊以自慰.展區的玻璃櫃裡有陳列她的作品,現場也懸掛出她的作品照片.當時我就聽到有人在詢問那些蛋糕作品的價格,記得有聽到好像是12萬...不過今天看報紙消息,她的作品在此回展覽中全數銷售一空,最高價10萬.





2010年8月21日

[你是共產黨嗎?你有好多共產黨的書.] [如果我有納粹的書就表示我是納粹嗎?] Half Nelson






[你是共產黨嗎?你有好多共產黨的書.]

[如果我有納粹的書就表示我是納粹嗎?]



每天日出日落之間有什麼改變?

日出就是新的一天.



你每天的呼吸都有意義,

就在吞吐之間,

你的每分每秒都在改變.





以上所有對白擷取自電影Half Nelson(我的左派老師).

2010年8月18日

the ONE is us, and we are the ONE

之前見到推友分享了這個演講,
真是讓人看(聽)得熱血沸騰.
特地轉貼至BLOG上來,
與所有朋友一起分享.
希望大家也能感受到我所謂的[熱血].

由於太感動了(淚)(也不知道在(淚)什麼...)
我一面順手打下部份內容.
這位大師凱文・凱利 (Kevin Kelly) 談的是[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
演講那時是2007年.
至今已過了1000天左右,
趨勢預言完全實現.

網路就像個黑洞,把所有東西吸進去.我們手裡的任何東西,將來都會嵌入一個小小的能與網路聯結的晶片.

第一個買傳真機的人,大家會覺得他是笨蛋,因為他沒有對象可以接受他的傳真,但是他影響第二個,第三個人去買傳真機,這就是影響力.在未來的世界裡,注意力就是貨幣.

透過網際網路,每個人都擁有一千兆雙眼睛和耳朵,去拚貼這個世界.以前有人說機器是人性的延伸,但我要說,人性會變成機器的延伸.

透明化就是個人化,將來有可能我們忘了自己的電話還要去google一下,有的人會說太可怕了,我們會這麼依賴網路嗎?但是回想一下,我們也曾經依賴字母和書寫,現在不過是換了一種工具而已.

the ONE is us. and WE ARE the ONE.



social network 社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